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每日一习话】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广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习近平: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这段话出自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课题。中国文艺之根深植于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新时代的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底蕴、更多更好地展现伟大时代发展变革,还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也是新时代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文艺创新贵在“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曾提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就是要倾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当今时代,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构文化生态、场景和发展模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了文艺形式不断创新,更拓宽了文艺发展空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新技术的融合传播,激发创作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之成为现代“活水”,让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呈现更具深度、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就要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坚守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呈现对民族根与魂的坚守。这些年,《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一批文艺精品力作,让广大群众欣赏中国经典人文之胜、领略自然之美,在全社会共同擦亮了中国历史文化名片。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中国元素演绎出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化画卷,使全世界感受到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情怀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实践证明,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代文艺创作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遵循。沿着这一道路前进,以时代精神赓续优秀传统,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文艺界就一定能够创作出不负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本期特约专家:王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来源:央广网)

相关新闻
【每日一习话】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

习近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这段话出自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悠久历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每日一习话】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

习近平: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框架内海洋治理机制和相关规则制定与实施,落实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段话出自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青岛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的讲话。 今天(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暨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

【每日一习话】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

习近平: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 这段话出自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部署、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蓝图,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修改通...

【每日一习话】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 这段话出自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华文化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