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天主教大学“全球时代中国研究”研究生部主任 乔治·易-马勒纳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泽米尔·阿万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学院中国—古巴神经科技转化前沿研究联合实验室主任 佩德罗-瓦德尔斯
印度国立伊斯兰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 沙海丽·查塔拉支
图为6月7日,多国驻华使节探访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地”,在上海市中共一大纪念馆外合影。 新华社记者 王 翔摄
图为六月三日,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及阿盟驻华代表处代表等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参观。 新华社记者 王 晓摄
六月一日,多国驻华使节团参访陕西西安,了解更加立体的中国。图为驻华使节在陕汽集团汽车生产车间体验参观。 新华社记者 王 泽摄
开栏的话
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成立100周年华诞。百年光辉岁月,百年光荣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有这样一群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是从世界各地络绎不绝走进中国的国际友人。到中国旅行、工作和生活,使他们拥有多重身份:在中国人眼中,他们是亲切友好的外国朋友;在亲友眼中,他们是了不起的“中国通”;在国际社会,他们是离中国最近的观察者。中国的发展状况如何?中共的执政能力如何?他们很有发言权。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老外’这样看中共”专栏,采访在华定居或是到过中国的外国友人,请他们讲述自己接触和感受的中国共产党和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中国故事,畅谈对中国的美好期待和真挚祝福。
四十二年,亲眼见证中国巨变
■ 讲述者:阿根廷天主教大学“全球时代中国研究”研究生部主任 乔治·易-马勒纳
我的中国朋友们都喜欢我的中文名字“马豪恩”。1979年,我14岁,第一次到中国。当时,因为父亲被派遣到阿根廷驻华大使馆当武官,我们举家搬到中国居住。得知这一消息后,我非常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