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已经结束。
朋友圈里的热闹劲儿还没散去,我们在朋友圈里看“风景”,而外媒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观察着中国复苏的景象。
谭主注意到,今年外媒对于中国的国庆假期异常关注,仅BBC就在8天内报道了5次,不仅报道集中,而且范围很广。
从英美的国际新闻媒体巨头到瑞士、波兰、韩国的国内媒体,全世界都在用不同的语言关注着同样的话题。
外媒眼中的中国国庆假期是什么样的?
有的看见了井喷的消费需求。
在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报道中,一些机构观察到了黄金周期间,餐馆预订次数和中国家庭旅游的人数都创下了新纪录。
有的看见了涌动的人潮。
《纽约时报》1日的一篇稿件中,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人们挤在火车车厢里,拥挤在古庙里,做着其他国家的人们仍然梦想不到的事情。
中国出行、旅游、消费的变化都被外媒看在眼里,这两天公布的一项项数据也更有说服力。
-
13%
-
53%
-
62%
这是假期中国内日均航班数、网联平台餐饮业交易金额、投递快递包裹同比增长的数据。
这些“火热”的数据说明中国出行、消费、市场的各项指标都在回暖,甚至已经超过了去年同期,中国在遭受疫情之后能够实现如此迅速的恢复,是让许多外媒“刮目相看”的原因。
外媒眼中看到的大多数是热闹的景象。
在这背后,还有一些更加值得注意的“门道”。
回看国庆假期,有一个关键行业是绕不开的,那就是旅游业。
各方迹象表明,今年黄金周最火热的三个关于旅游的词汇:
-
国内游
-
大西北
-
冷门景点
三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
首先是国内游,这是今年中国旅游市场增长的主题。
而这在往年是难以想象的。
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辉表示,从2010年开始,出境旅游增长速度一直是 高于 国内旅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