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 王子晖
【学习进行时】时间,在习近平心中有着特殊的分量,在一些重要场合,他常常谈起对时间的认识和感悟。他带领全国人民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加速奔跑,我们从中更能读懂他的“时间观”。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这是他2月份以来的第6次地方考察,这样的节奏引起网上热议。
不难理解,2020年,我们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本来就任务如山,又受到疫情影响,大家都会有一种时间不够用的紧迫感。
时间在习近平心中有着特殊的分量
还记得2019年新年贺词一开头,习近平就引了一句古语:“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新年贺词中,类似的感慨还有很多,例如2018年新年贺词,开头是“时光飞逝”,2015年新年贺词,开头是“时间过得真快”。
时光一去不再回,每一寸光阴都很宝贵。习近平的“时间观”首先是“惜时”——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早在2004年1月,还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就写过一篇文章《珍惜在位时》。他写到:“一个领导干部,在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更有限。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倍加珍惜在位的时间,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人们一定还清楚记得2014年2月,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感慨,也一定还清楚记得2019年3月,习近平访问意大利时曾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夙夜在公、忘我工作可以说是习近平最平常的状态。而在2020年,这有了更加非同寻常的意义。面对疫情,每夺下一分一秒,都有可能挽回一个同胞的生命。战“疫”期间,社会生活按下“暂停键”,治国理政按下的却是“快进键”。
为研究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史无前例在农历正月初一召开。截至5月14日,习近平13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平均不到10天就召开一次。
这期间,习近平6次到地方考察,平均间隔大约只有15天。这次到山西考察,距全国两会召开仅剩10天。
这期间,习近平49次同各国政要通电话,沟通疫情防控工作和国际合作,最频繁时1天就与3个国家首脑通了电话。
……
1月25日以来,公开报道的习近平各类重要活动已超过120个。
在习近平指挥下,全国人民一起同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