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武汉市武昌区高层建筑外墙打出“武汉加油”字样(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程 敏摄
不久前,一部名为《武汉莫慌,我们等你》的武汉城市短片,让不少人看得热泪盈眶。这些日子,武汉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许许多多海归纷纷站出来,发挥个人优势,想要为武汉多做些事情。有一份力便出一份力,有一份热便传递一份热。
最近,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青委会的三十几位海归,自发组织起来,将《武汉莫慌,我们等你》翻译成英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芬兰语、意大利语、马来语等10种语言,面向世界传播。
“我们想让国外更多的人看到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谈及制作视频的初衷时,他们中有的人这样说。
十国语言喊出“武汉加油”
“等这个城市重新按下播放键”
“等地铁里的人多到挤不上这一班”
“等去武大看樱花的人比樱花还多”
“等过早抢不到最爱的那一碗热干面”
视频里的这几句话,让留法海归瞿柯感动又揪心。他把视频迅速转发到了欧美同学会第三期全国青年骨干培训班的微信群里,并建议可以给这部短片配一版法语字幕,他自己翻译,希望能有更多外国人看到这部短片。
没想到,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微信群里“炸了锅”。“我来做英语的……”“我翻译德语……”“日文版的我来做,我还能找到合适人选来为日语配音,有了配音效果会更好……”
当天晚上,一个名为“莫慌”的海归工作组正式成立了,要把《武汉莫慌,我们等你》这部短片翻译成10国语言版本,并利用海归们的自身资源,扩大视频的传播渠道,向海外发出武汉更清楚、更温暖、更有力量的声音。
与视频拍摄方湖北电视台接洽,以获得视频语种翻译的授权;分头出翻译脚本,联系国内外专家对翻译准确度进行把关;安排视频制作事宜,提高短片呈现效果……大家全部是志愿服务。
疫情发生后,不少海归带头捐款捐防护物资,而此刻,能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再为武汉出把力,这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