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中国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中国大地,你在哪里,谁与为伴?
此刻,我正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今天,70岁新中国将在这里以一场盛大的“国之大典”,为自己庆生。
资料图。阚碧 摄
三天前,我亦曾来到这里,带着我年迈的父亲、年幼的孩子。
其实,父亲并没有提出要我带他来。但我知道,他想来看看。我也知道,我应该带他来看看——新中国70周年华诞之际,在天安门前拍张照,这或许是一个西北农民心底最质朴的自豪。
翻阅父亲仅有的3条微信朋友圈,虽然发布时间各异,但内容都是天安门。我理解,天安门对他来说,是一份家国安宁的寄望——
出生于“三年困难时期”的父亲,由于爷爷奶奶常在生产队农忙,晒场上的草垛成了他的天然婴儿床,对面山头此起彼伏的狼叫声伴他长大。所幸的是,他赶上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不幸的是,他落榜了,成了一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他在异地他乡,为我的“北漂”人生陪跑。
60年人生风雨中,父亲见证了新中国诸多历史时刻。他曾饱受饥荒岁月的饥肠辘辘,穿过十年动乱的急风骤雨,耳闻改革开放的春雷滚滚,感受北京奥运的无与伦比……今天,他准备在电视机前,“好好看一下阅兵”。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从1949年开国大典到2009年国庆60周年,新中国先后举行了14次国庆大阅兵。在父辈们眼中,阅兵早已不是阅兵,“阅的是老百姓的安全感、自豪感”。毕竟,这一天,太来之不易。
曾经,我们积贫积弱,百废待兴,不时承受着贫困和饥荒的蹂躏,35岁的平均预期寿命令人咋舌;
曾经,我们奋斗自强,步履维艰,一张刘华清将军在美军航母上踮脚参观的照片让人唏嘘,开国大典阅兵周恩来总理“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的话语让人泪奔……
“现在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要多少有多少。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当年送你的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荣。”回溯历史,有网友如此喟叹。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70年,只是短暂一瞬,中国发展却实现惊人跨越。
谁可曾想到,7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从600多亿元跃升到突破9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19元增加到64644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谁可曾想到,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康路上,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伟大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