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徽丽
女,汉族,1976年5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机关幼儿园、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园长。她深耕幼教25载,从普通幼师到名园长,躬身践履“呵护童真、激发童趣、追寻童梦”的教育理想与使命。
范徽丽说——
2013年10月,我第一次踏上距离北海20多海里的涠洲岛。当时,北海市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将闲置十余年的涠洲岛城仔小学改造成一所公办幼儿园。海岛的学前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我清晰记得,孩子们充满渴望的、清澈透亮的眼神告诉我:我想上学!在返程的船上,看着烟波浩渺的大海,想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我暗暗下定决心,跨海支教,创办海岛幼儿园,让岛上的孩子像城里的小朋友一样,在自家门口的幼儿园开心上学、快乐成长。
海岛建园,困难要比想像中艰巨得多。由于陆路不通,建园材料都要走海运,成本成倍增加,一般货船的抗风能力小,风稍大点货船就停航,幼儿园的建设就像蚂蚁搬家一样。2014年7月,一场史上罕见的17级超强台风“威马逊”正面登陆涠洲岛,整个海岛几乎被夷为平地,幼儿园刚建好的食堂被吹倒,整个园区满目疮痍。当满腔激情遭遇残酷的现实打击,是作为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给予我从头再来的力量,我带着老师们员工们从头干起,挑水、浇混凝土、立旗杆、拖拉玩教具上岛。
园建好了,但由于交通不便,从幼儿园去最近的北海也要坐船2个小时,起初并没有人愿意到岛上执教。为解决招聘教师的难题,我试着在涠洲岛幼儿园与北海市机关幼儿园(总园)实行“同一个法人、同一个帐本、同一支队伍、同一种管理和不同的课程文化”的“4+1”的教育协同管理模式,以总园的名义招聘教师,让教师先上岛服务3年,再调回城里总园。我挨个走访了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师以及她们的家庭,终于,我的真诚和努力争取到了第一批驻岛老师。
2015年秋天,幼儿园迎来了第一批孩子。孩子不会说普通话,与城里来的教师无法交流;岛上资源匮乏,导致城里总园的课程无法在岛上实施。如何让海岛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有同样优质的教育?经过反复思考,我启动了“海丫丫365成长行动”,带领老师们从读《涠洲岛誌》开始,深入了解涠洲岛的历史、地理、人文故事,挖掘适宜海岛的课程资源,火山石、珊瑚石房子、芭蕉树、村民家的羊等都变成了鲜活的教育题材,在老师们的智慧下变成孩子们最好的玩教具,海滩、大榕树乃至整个海岛变成孩子们最有趣的课堂。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涠洲岛幼儿园冉冉升起时,孩子们在家门口的幼儿园经历人生中的第一次升旗仪式,齐声高呼:五星红旗,我爱您!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就是要为海岛之子的人生奠基,为孩子们的心灵领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是我不变的初心和永恒的使命。我将一如既往奋力扬起海岛学前教育的风帆,让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在边防海岛上壮丽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