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丹、在兰州、在北京,培黎学校开枝散叶。1984年,艾黎担任了北京培黎职业学院首任名誉校长。2017年,是艾黎诞辰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的回信中说,“艾黎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在华工作生活60年,为中国人民和新西兰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在此前的2014年11月,习近平在访问新西兰期间参加招待会时也提到了艾黎。他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先生1927年远赴中国,将毕生献给了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事业”。
△1979年,已经在北京定居多年的艾黎,回到甘肃访问。在一场中文演讲中,艾黎俏皮地炫耀了自己的儿化音,引得现场笑成一片。这个细节,也能看出在中国生活了60年的艾黎,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有多么依恋和热爱。(视频来源: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路易·艾黎》)
作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工合运动重要发起人、培黎学校创始人,艾黎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表达他的中国情缘:“中国给了我生活的目的,给了我一项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这事业一年比一年更加丰富,它使我得以置身于前进中的亿万人民的行列,这一切多么意味深远。谁还能想到什么报酬会比我得到的这一切更加美好?”
4
一座山、一个马场,牵系总书记的心
山丹马场是习近平总书记20日考察的最后一站。山丹马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毗邻甘肃、青海两省,总面积329万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马场。
△马场航拍(央视记者马凌峰、陶鹏飞、李浩男拍摄)
公元前121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驱逐匈奴,在这里屯兵牧马,至清朝均为皇家马场。1949年9月,山丹马场由第一野战军接管。2013年7月,作为二级企业由中农发集团直接管理。
△这是场史馆展示的当年毛泽东主席要求完整接收山丹军马场的命令。
地域广阔,水草丰茂,是山丹马场最直观的样子。这片引人入胜的境地,是山丹马的家。
△策马奔腾,豪情壮阔。(央视记者马凌峰、陶鹏飞、李浩男拍摄)
△这个仰视视角,让你深切体会群马疾驰而过的惊险刺激。(央视记者章猛、王鹏飞拍摄)
山丹马,是山丹马场培育出的军马新品种,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膘悍,驮乘兼备,持久力和爬山越野能力较强,1985年获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山丹马。(央视记者章猛拍摄)
△这是“丹马1号”,身高比一般山丹马高15厘米,四肢有力,适合中短距离赛跑。(央视记者陶鹏飞拍摄)
△这是“丹马2号”,优势是兼具速度与耐力。(央视记者陶鹏飞拍摄)
山丹马场转型为企业后,主要发展种植业、特色养殖业、高原食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悠久传奇的历史、独特的草原风光、大马群及马文化观赏都吸引了大量游人。
△牧马人的潇洒时刻。(央视记者王鹏飞 覃思拍摄)
在山丹马场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了解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等情况。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解决突出问题,抓好环境违法整治,推进祁连山环境保护与修复”。
△祁连山。(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习近平考察山丹培黎学校和山丹马场
从嘉峪关到西路军纪念馆,从山丹培黎学校到山丹马场,总书记甘肃之行第二天的安排满满当当。走进河西走廊,宛如走进一条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催人向前,牵系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梦想。21日,请和《时政新闻眼》一起继续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的甘肃之行。
监制/申勇 陆毅 李浙
记者/沈忱 郁振一 龚雪辉 王卉
视觉呈现/陈括
编辑/毛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