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
张宏樑同志,您好!听说习近平同志和您的交往是从一封信开始的。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张宏樑:
说起来这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1985年11月下旬,我当时正在厦门大学经济系读本科三年级。一天,我收到一封寄自厦门市政府的信。信是这样写的:
宏樑同学:
你好!我是十一月初从法国回来的,接着就是早出晚归的工作,各方面的来信积案如山,迟迟复信请原谅。
可以找个时间聊聊,我也要向你们这些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学习。
时间不好定,月底前因有洽谈会晚上都有活动,下个月请你给我来电话,打到政府值班室或找政府办王泰兴联系。
我住在图强路2号楼301室,进城时可以碰碰。
不赘述。专此布达
顺颂
学安
习近平24/11
我刚看到信的瞬间有点懵,但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一个多月前,我给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习近平同志写了一封信,没想到他会亲笔给我回信。
采访组:
您为什么会给他写信呢?您在信里都说了些什么内容?
张宏樑:
说起来很有意思。我一位高中同学的姐夫,是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八一学校的初中同学。他们上学的时候,经常一起交流思想、讨论问题。
1985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初涌之时,那时候他们都是30多岁的有志青年,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有很多想法非常需要相互探讨。于是我这位同学的姐夫就给到厦门任职不久的习近平同志写了一封长信。我放暑假回家时,同学姐夫找到我,让我把那封长信带给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这封信很厚、不好寄,又都是他的心血,怕寄丢了,嘱咐我一定得亲手交到习近平同志手上,还嘱咐我要盯着让他读完,再请习近平同志写个回信说说他的看法。
就这样,开学后我就带着这封信回校,没敢寄也不敢直接去送,于是我就给习近平同志写了一封信,大意就是想把这封信交给他,同时也很期待能与这位在正定老百姓中口碑很好的年轻领导干部见上一面,汇报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希望得到他的指导。信封上写的是:厦门市政府办公室,习近平同志收。信发出后,压根儿没想到会收到他的亲笔回信。这让我感到很惊喜,也很感动。
采访组:
您当时读了回信,有什么具体感受呢?
张宏樑:
我看过信后,有两点强烈感受。一是觉得习近平同志特别谦虚。一位工作非常繁忙的市领导亲自给一个普通大学生回信,信里把有关情况说得很详细,还为回信晚了表达歉意,特别是说要向我们80年代的大学生学习,让我非常感慨、非常感动。二是觉得他为人特别真诚。信中告诉我他住在哪儿、怎么联系,让我有一种被信任和被重视的感觉,距离感一下子消失了,亲近感油然而生。连这封信的信封都是他亲自写的,足见他真心希望与大学生多交流,否则他让秘书打个电话通知我过去就行了,本来是用不着非要亲笔回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