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四:“半床棉被”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陆续抵达湖南汝城县。在沙洲村,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在军队驻扎休整时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她们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故事五:她把5个孩子全部送上前线
邓玉芬,北京市密云县水泉峪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却在抗日战争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这是对革命理想信念凝重的诠释。正是这为国忘家、为公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初心”,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从1921年至1949年,总共300多万共产党员为国捐躯。
故事六:“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当年,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胶鞋,焦裕禄踏遍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在盐碱区,他经常抓一点碱土放在嘴里品尝,说出咸的是盐,凉丝丝的是硝,又臊又苦的是马尿碱,这让和盐碱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目瞪口呆。无论瓢泼大雨,还是风沙漫天,别人往屋里跑,焦裕禄总是往外冲,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也拒绝只看材料听汇报。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