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9年6月18日至24日是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关乎公众的身体健康,而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院感处、疾控处的医务人员表示,食源性疾病通俗地讲就是“吃”出来的病,常见症状有“上吐下泻”,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日常生活需注意饭前便后洗手,生熟分开,海鲜要煮透等五大要点。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由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通俗地讲就是“吃”出来的病。
大多数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但有些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后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致病的幕后黑手:
1.沙门氏菌
吃了冰箱里生熟混放的肉,喝了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不幸拉肚子,很可能是感染了沙门氏菌。
这种菌污染肉类、蛋类、奶类、蔬菜,还有花生酱等。小孩(5岁以下的儿童)、老年人、孕妇是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