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斯亮,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创会会长,从事慈善事业27年,先后发起“智力工程”、东乡助学行动、“世界从此欢声笑语”中国项目,“向日葵计划”等多个慈善项目。
2018年度公益人物
陶斯亮
慈善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
本刊记者/贺斌
本文首发于总第882期《中国新闻周刊》
获奖理由——
仅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她所领导的公益机构就义诊筛查了上千名脑瘫患儿,累计救助近400名脑瘫患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市场经济正红火的时候,她就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被忽略的弱势群体。扶贫助学,救治残障,近30年以来她的公益脚步从未停歇。她说,要做“小而美”的慈善,小即是低调不张扬,不求关注;美则是多结善果,达济天下。
颁奖典礼正是寒冬季节,陶斯亮一袭深蓝色西装套裙,特意别了一枚精致的胸针。在拍照前,她抹了点口红,“显得自然一些”。然后从女儿陶冶手上接过一条米白色丝巾,掖在领口。
自从2012年与美国斯达克听力基金会合作以来,陶斯亮越来越国际化,无论是形态礼仪,还是思维方式——通过与国外慈善机构和慈善家合作,她对于慈善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开阔,也更加务实。
从最开始“卖桌子”,找“红二代”的老哥老姐们站台募款,到现在一年比一年成熟的“爱尔公益慈善之夜”,陶斯亮凭着医者的仁心和专业,将慈善做成了持之以恒的事业。
“和国外那些大企业家、大慈善家不同,我既没有钱,也没有权,就是怀着一颗做公益的心,量力而行,做一些拾遗补缺的事情,没想到回头一看,聚沙成塔,居然也干了这么多的事情。”陶斯亮感慨地说。
12月3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之前,爱尔公益基金会刚和美国欧几里德系统公司签订了“爱之光——视觉关爱公益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该项目致力于青少年视力筛查和近视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