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由中国中船集团江南造船厂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箱位集装箱船——中远海运宇宙轮在上海交付。宇宙轮长400米、宽58.6米、吃水16米,总高72米相当于24层楼,最大载重量19.8万吨,设计时速每小时约42公里,最多可装载21237个标准集装箱,达到世界最大级别。此外,宇宙轮还是具有目前世界最先进技术的智能型船舶,集合了最先进的航行控制系统、全船局域网系统及船岸卫星通讯系统,可以确保船舶在全球海域安全航行和船岸信息交流。
宇宙轮是中船集团为中远海运承揽的6艘超大型集装箱船的首制船,其余5艘同级别船将在2019年交付完毕。届时,中远海运将把这6艘海上巨无霸级别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投放到远东到欧洲的航线上运营,助力“一带一路”。
根据工信部今年1月发布的统计数字,去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1.9%、45.5%和44.6%,三大指标全部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造船大国。
但是,在亮眼的总量数字的背后,是中国造船工业与欧洲、韩日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目前,世界造船工业呈现中、韩、日、欧四足并立的格局。中国造船总量从吨位上看位居世界第一,但在高技术船舶方面与韩日欧仍有差距。所谓高技术船舶,包括重型起重船、深海超大型钻井平台、超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油轮、半潜船、液化天然气船、豪华游轮等。这些船舶由于技术密集,造价不菲,属于船舶工业领域的高利润船型。此外,在船用发动机等一些核心技术方面,中国与先进国家也有不小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