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汽车行业,发改委介绍,船舶行业2018年将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包括设计、制造、修理各环节。飞机制造行业2018年将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包括干线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浮空器等各类型。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已基本实现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少数还保留限制的行业,如汽车、船舶及飞机等行业,也处在渐进开放的过程中。这些行业,特别是汽车、船舶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产业规模上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在品牌、技术等方面虽与一些跨国企业还存在差距,但也已经具备与其竞争的能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中国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推动相关行业实现更好的发展,中国有必要也有条件推动制造业全面开放。”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互利共赢是根本原则
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的同时,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严鹏程日前指出,我们将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一是加快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二是着力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三是不断加强法治化环境建设。
具体来看,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标准制定、“中国制造2025”政策、科技计划项目、企业上市、注册登记等方面,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负面清单之外简化管理程序。对接国际标准,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跨境贸易等方面大幅缩减时间。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保护外商投资各类合法权益。加快制定外资基础性法律,以法律形式确定投资保护、投资促进、公平竞争、投资管理等基本制度。
张建平认为,在全面开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此过程中,企业若想站稳脚跟并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加强创新、培育自己的品牌,这将有助于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夯实中国制造业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一些人担心,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外溢,将会对其他国家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也有一些人担心,中国政府推出“中国制造2025”,仅仅有利于本土企业发展,将会对其他国家企业设置不公平竞争障碍。对此,苗圩直言,这些疑虑是没必要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互利共赢、开放合作都是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坚持的根本原则。”苗圩说。
以“中国制造2025”为例,近期美国政府在301调查报告中指责“中国制造2025”,认为中方在其中设定了市场份额和政府支持措施,构成不公平竞争。对此,商务部就明确指出,这没有事实依据,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曲解。中国秉承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是公开透明的,目的是为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提供战略指引和信息指导。“中国制造2025”也是开放、非歧视的,相关政策措施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企业,中资企业、外资企业都可以参加,当然也包括美资企业。事实上,已有多家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国外企业和机构参与了C919飞机等“中国制造2025”项目的实施。
“随着中国制造业全面开放、由大到强,中国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制造业将能更好地满足全球市场对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满意度、美誉度更高的产品。同时,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将进一步帮助各国扩大就业、贡献税收、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张建平说。
原文标题:中国制造业全面开放惠全球
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8-05/01/content_18515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