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通过实施搬迁、清淤、治河、补水等手段,白洋淀淀区面积将由目前的171平方公里逐步恢复到360平方公里左右,正常水位保持在6.5至7米。水面更广、水质更清,逐步恢复它华北之肾的功能。同时,新区森林覆盖率将由现在的11%提高到40%,起步区规划绿化覆盖率达到50%。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的立体生态格局将变为现实。
肩负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担,雄安新区的规划中高科技符号必不可少。人工智能、云计算、IPv6、基因工程、数字城市等等都出现在了规划纲要当中。可以想象,未来这里将是一个高科技的前沿。不过,纵观规划全文可以发现,不管产业发展有多高端,有一条原则始终贯穿其中,这也是设计人员表达的,雄安新区要让大家重新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个未来之城,人的居住幸福感被前所未有地重视。
大规模的蓝绿空间占比、中低层的建筑、为方便人的活动设计的交通出行体系及城市组团……体现在各个章节中的理念最终会让人们产生很多与传统大城市不同的居住体验。而规划理念带给这座新城的变化不仅仅是物理性质上的,像楼有多高,路有多宽,它还可能在无形中引导这里的人改变自己的行为。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介绍说,有一个很重要的亮点,以个人积分建立个人诚信体系。这就为个人的碳排放行为的约束和激励提供了可能。能不能一个星期少用一次洗衣机?能不能每天多走路、少开车、不开车?当雄安信用体系和数字城市实施以后,这些行为是被激励的。
基于什么样的价值观规划一座新城决定了它的格局。习近平强调,“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要能够经得起千年历史检验,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和传统大城市出现问题再“打补丁做手术”不同,雄安新区可以从规划时就把我们的价值观和科学先进的理念输入进去,让这个“孩子”从一出生就是健健康康的。而从零起步规划一座新城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难得的机遇。雄安的经验将为解决大城市病提供中国方案,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板。
这次发布的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更多的是指引一个发展方向,接下来要想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还需要有各种专项规划配套出台。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要“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和40年前的深圳速度相比,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更强调雄安质量。那么,在这样一个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哪些高新高端产业会优先进入?雄安会给它们提供怎样的发展空间?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会有怎样的体验?你走的路、住的房子、看到的城市风貌、享受的公共服务可能会有什么不同?明天的焦点访谈我们继续为您解读。
原标题:权威解读!从零开始建设的雄安新区未来是啥样?
原链接:http://china.huanqiu.com/article/2018-04/11897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