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为期三天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闭幕。晚间出了一篇长长的公报,除了人事之外,最重要的内容无过于审议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方案。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坊间已经传闻已久,具体的方案版本也是各有猜测,当然,一切都要等5天后开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后才能知晓。
那么这次三中全会公报就没有硬货了?其实也不是,公报里披露了这次机构改革的一些信息还是蛮重要的。
范围
比如这次机构改革的现实原因,就是两个“还不完全适应”: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这些障碍和弊端,必须通过机构改革来破除。
公报提到,从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就在改革中不断优化、逐步规范。制度必须同现实相适应,这次机构改革同样是这个历史逻辑的延续。只不过这次机构改革冠以“党和国家”的名义,比以往限于国务院系统、政府系统的机构改革,广度、深度和影响要大得多。
有多大?公报里也有体现,四个方面:党、政府、武装、群团。
四大块分别有改革的目标。
党的领导体系的改革目标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政府治理体系的改革目标是职责明确、依法行政;武装力量体系的改革目标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群团工作体系的改革目标是联系广泛、服务群众。应该说,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涉及“党政军团”四大块,范围和改革力度可谓空前。
这其中,首要任务自然是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公报说,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等等,这些表述无一不在强调这次机构改革的总抓手,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因为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
这个思路是习近平执政以来最鲜明的一个特色。“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党。前五年,全面从严治党获得了很大成效,接下来就要通过机构改革,把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则以制度和组织的形式,贯彻下去、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