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京剧《生死桃园》演员在表演中。冯帅 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上官云)看过京剧演出的人大都有这样的观感:舞台上,演员们或“披挂整齐”威风凛凛,或水袖翩翩身段柔美……行云流水般地表演令台下观众不时奉上阵阵掌声。但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不管是刚入剧团的青年演员,还是已经成名的“角儿”,之所以能在舞台上风光亮相,是因为背后付出过无数汗水、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学京剧有多苦?程派名旦张火丁说过这么一句话:“不会让女儿学京剧。那太苦了。还是不要那么辛苦的好”。对于每个立志走进京剧行当的人来说,京剧表演中那些名目繁多的基本功就是第一道必过的门坎儿。
据一位业内人介绍,现在小学毕业后,学京剧的孩子会进入专门的戏曲学校,每天清晨6时就要起床练习基本功:跑圆场、压腿、踢腿、拿顶、虎跳、小翻、吊嗓等等,同时兼顾文化课学习。对于充满童真的孩子来说,这种单调的生活至少要坚持6年。
资料图:京剧新编历史剧《赵武灵王》此前在福州凤凰剧院上演。 刘可耕 摄
“我们这行,需要童子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葆秀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肯定了上述说法,“我们从小要拿顶,就是大家说的倒立”。
这个拿顶练功,不是累了就能停。赵葆秀说,必须耗够了老师规定的时间,“看着三分钟不多,平常一笑一聊天就过去了;但你想想,倒立啊,所有的重量都压在胳膊上,我们‘耗’的时候,胳膊哆嗦,汗珠子滴答滴答的掉,自己数着汗珠”。
实在撑不住了,赵葆秀说,那时候也会跟老师求情,想歇会,“老师不让,总喊着坚持坚持!有时候为了让我们多练点儿功,本来从1数到20就能停了,他反而倒着数,从20数回到15去”。
那么,练好基本功就就等于拿到了成为优秀京剧演员的“通行证”了吗?对这个问题,前不久刚在“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结项演出中亮相的中国戏曲学院教师刘岿然觉得,唱腔音符、人物念白、眼神表情处理都是学问,“学好京戏不光要刻苦练功,更要学会动脑,把握角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