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显示二线城市青年职业幸福感最高
如何提高职业幸福感,53.7%受访者建议行业选择要以兴趣志向为主,不“随大流”;48.8%受访者建议要看工作所在城市未来是否有发展潜力;47.2%受访者希望择业时综合考量个人发展前景,不只看“门面”;20.7%的受访者建议衡量城市压力与个人“扛压”能力是否匹配。
漫画:张建辉
临近年末,正是职场人士集中考虑未来职业发展的时候。麦可思近日公布了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幸福感最低的10个职业。报告显示,2016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低的职业是“收银员”(40.0%),在高职高专生中就业满意度最低的是“搬运工(不包括机器操作人员)”(32.0%)。当下,年轻人的职业幸福感到底如何?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3名18~35周岁的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9%的受访青年职业幸福感高。其中,从事自己喜欢职业的青年幸福感(91.3%),比从事自己不喜欢职业的青年幸福感(27.5%)显著偏高。
69.9%受访青年职业幸福感高
23岁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毕业生贾芳芳(化名)现在是北京某事业单位职员,“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工作稳定,同事人好、领导亲和,不像外企、民企竞争那么激烈,人文关怀也多”。
“眼下的工作,晋升机会太小,工资不高但压力很大,工作氛围也有些压抑。”35岁的北京某外企员工万里(化名)一直想换工作,“可自己已有家庭,除了考虑收入水平,还要考虑上下班时间等,不敢‘轻举妄动’”。
28岁英国海归留学生张晓(化名)机缘巧合成为了上海一名新闻媒体人,“以前对媒体行业根本不了解,如今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张晓认为,是否在自己喜欢的行业工作,对职业幸福度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