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员展示“脑控打字机器人”。莫凡 摄
能读心会走路还能打官司
模仿人类、协助人类 “机器人助手”将会很出色
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脑控机器人、双足行走机器人、法官机器人等在专一功能上向人类靠拢。可以想像,当未来的机器人将这些功能集于一身时,会成为人类出色的助手。
花絮
想戴“脑电帽”?先洗头
在脑控打字机器人的展台,研究员不但会为观众奉上详细的讲解,还会给想体验的观众一份“特别礼物”——洗发液。只有洗了头发的观众,才能戴上脑电帽,感受脑控机器人的乐趣。
别误会,人家不是嫌您会把仪器弄脏,只是因为不洗头会影响测试精度。研究员介绍,这种头罩式的脑电帽采用的是湿电极,把头包住后,还需要向头罩的一个个电极孔中打入导电膏,导电膏与头皮接触才能放大脑电波信号。“如果不洗头,头上会有一层油脂挡在导电膏与头皮之间,相当于接触不良,测出来当然就不准了。”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研究团队都是采用湿电极作为脑电波的采集方式,只有少数团队在采集时使用干电极头环。相比之下,干电极头环比较小巧,也无需戴前洗头,但相应在采集精度上会打一些折扣。
会看眼色
“主人”只用看和想就能打字
“C-H-I-N-A , B-E-I-J-I-N-G。”电脑屏幕上,一个个字母被精准打出,组成了“中国”和“北京”对应的英文单词。再看电脑前的测试员,头上戴了一个与屏幕连线的“黑头罩”,手指却一根都没有动——原来,打字靠的是“脑电波”。
“脑控打字机器人”是由清华大学脑机接口实验室研究完成的。研究员杨晨介绍,脑电波打字需要经过视觉刺激、大脑反应、采集脑电波、输出字符四个步骤。“屏幕上有一个虚拟键盘,每一个按键都在以不同的频率闪烁。打字时,测试者盯住某一按键,大脑就会产生对应闪烁频率的脑电波信号。信号经过头戴脑电帽的收集传输,系统就能得知测试员看的是哪个键,然后输出字符。”
能打字就能发信息,由此还能衍生出更多与生活相关的应用。“比如与智能家居的结合,我们可以把ABCD这些键分别改成开灯、关灯、开电视、调音量等提示词,使用者用眼睛看提示词时,家里的电器就可以收到信号作出反应。”杨晨介绍说。
“脑控机器人”虽然不用动手,但对于大脑灵敏度仍有一定要求,受过脑损伤的患者在使用这种机器人时会遇到一定困难。最适合使用这种系统的,是类似渐冻人这样身体机能缺失但大脑功能完好的患者。患者只要眼睛能动,就能在屏幕上完成操作。
国内研发的双足仿人机器人。甘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