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安徽颍上县政府网站上至今还挂着一篇表扬稿,其中包括已调任刘集派出所所长的陈西楼为村民朱某的两个孙子更改户口信息一事。
法制晚报讯(记者江丞华)因为超龄无法参加村官竞选,村干部陈福常和派出所所长陈西楼想出一个“绝招”:先由村里给陈福常出具一份死亡证明,将陈福常户籍注销,再把陈福常已经去世、户籍未注销且生前从未办过身份证的堂哥的户籍姓名改成“陈福常”,并将年龄改小13岁。
最后,陈福常用这个户籍办了一个新的身份证。2007年,“变年轻”的陈福常顺利当选为安徽省颍上县陈桥镇陈彭村村委会副主任。尝到甜头的陈福常做起收钱为人办户口的“买卖”,涉案人员包括派出所所长、副所长、普通民警和协警。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获悉,安徽警方于2014年查获了包括陈福常案在内的系列买卖户口案件。经调查,因碍于情面、为捞取好处等原因,公职人员、执法人员与户口贩子结成“同盟”,违规办理、买卖户口。如今,这一系列窝案、串案终于浮出水面。
典型案例把自己“弄死”用逝者户籍“变年轻”
2007年4月,安徽省颍上县陈桥镇陈彭村村委、党委班子换届选举。陈桥镇的相关文件显示,当年的村两委班子选举,镇上为了确保村官年富力强,要求年满60岁的同志不再担任村干部。
陈彭村村官陈福常想继续参选村干部。但他是1943年生人,时年已经64岁。为了能够参加竞选,他找到了时任陈桥派出所所长的陈西楼,让其帮忙将自己的年龄改小。根据陈福常的供述,他有个堂哥,人已经去世,但户口还没注销,而且他的这个堂哥从来没办过身份证。
经过商议,陈福常和派出所所长陈西楼想出了个“绝招”:2007年4月18日,村里给陈福常出具了一份死亡证明,陈西楼安排派出所户籍员将陈福常的户籍注销。之后,陈西楼又安排户籍员,把陈福常堂哥的户籍姓名改成“陈福常”,把出生日期改成1956年7月2日,同时将户籍地址也作了变更。最后利用这个户籍信息办出新的二代身份证。
为什么不直接更改自己户籍中的出生日期,非要费如此一番周折?一名户籍民警告诉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从没办过身份证的户籍,存在户籍信息里没有本人照片影像的情况,冒名顶替更不容易发现。因此,陈福常费这番周折,以新的户籍信息为依据,直接办出新的身份证,隐蔽性更强。
通过这番移花接木,陈福常一下子“年轻”了13岁。“51岁”的他参选成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陈彭村村委会副主任。
尝到甜头收钱为人办户口村干部身份成“通行证”
尝到户口作假甜头的陈福常开始揽生意,通过帮别人上假户口挣钱。从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底,他在陈桥派出所采用冒名顶替的方式,先后为王某、杨某、胡某等人办理了户口和身份证。
如2013年12月,牛某通过中间人郑某、孙某找到陈福常。2014年1月,陈福常、孙某带着牛某到陈桥派出所采取冒名顶替的方式为牛某办理了名为“展兴奎”的户口和身份证。而展兴奎确有其人,是陈桥镇某村一名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村民。
据陈福常事后交代,村民展兴奎因被人冒名顶替失去了户口,无法领到养老金。为了掩人耳目,陈福常又用展兴奎本人的照片,在陈桥派出所为他办理了名为“候店乐”的户口和临时身份证。2013年12月,经常为陈福常“牵线搭桥”的中间人孙某,因在银行有不良记录不能贷款买房,也通过陈福常办理了名为“候广”的户口和身份证。
陈福常交代,像展兴奎这样被冒名顶替的人,都是他管理的村民。“我是村干部,又是村文书,每家户籍上有几口人、实际有几口人,我都知道。”他表示,每次办户口和身份证他都直接到陈桥派出所的服务大厅,利用村干部和“为民代办员”的身份,出具虚假证明手续。帮他办手续的,是户籍员苏婷婷或宋莹莹。“我是村干部,经常去陈桥派出所的服务大厅办事,和他们比较熟悉,是我的村干部身份起作用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