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两岸关系进入微妙的低谷期,不仅在政治、军事、国际空间等场合的对立再起,两岸民众也在网络空间出现对立情绪。两岸关系在“冷和平”中持续走低,岛内重大事件在大陆舆论场中仅仅是一则保鲜期过不了夜的消息。台湾何处去?两岸关系何处去?成为新时代国家统一问题的一道棘手难题。
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愿景,并在2008年至2014年间透过两岸事务性商谈机制逐渐结出硕果,两岸间的直接交往和便利化交往,如直航、通商、旅游、承认学历等,均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成果。乐观的观察家甚至认为,两岸可以通过经济、社会层面的交流逐步积累互信,最终实现政治上的互信、交流乃至于统一。然而,2014年的“反服贸运动”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划上了“休止符”,两岸整合进入“环溢”“溢回”时间,两岸隔绝50余年所累积的负能量开始释放。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从高歌猛进的发展变成了循规蹈矩的守成,两岸事务性商谈机制事实上“去功能化”,两岸协议再无实质性新续。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以来的对台重要讲话,先后提出了“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心灵契合”等重大论述,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能够继续延续提供了政策支持。
“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一句常用于两岸政策空间的话语。中华民族的智慧当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依凭,台湾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中华民族的智慧。但中华民族的智慧从来不是奇技淫巧,也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中庸、持重、包容、和谐的智慧。党的十九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描绘了宏伟蓝图,也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一个复兴的民族必然是统一的民族,一个崛起的大国必然是统一的国家。如何打破两岸关系不温不火、不进不退、“不统不独”的停滞状态,需要新的顶层设计和大智慧。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两岸关系走出低谷并由此走向统一指明了方向,也实现了大陆对台政策论述从反复强调“必须统一”飞跃至系统阐述“怎样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五点意见,循例可简称为“习五点”。“习五点”如同一阵疾风,吹散了浮躁于两岸关系上的种种雾霾,又如一阵清风,让对台政策有了正本清源式的回归。
第一,准确界定“九二共识”,完整阐述“九二共识”的内涵。“九二共识”一度被认为是一个中国原则的替代表述。有人认为“九二共识”只是为两岸交往提供一个话语标签,回避对“九二共识”内涵的清晰阐述,“一个共识、各自表述”是两岸的一种默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来,我们秉持求同存异精神,推动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九二共识”的内涵是清晰的、完整的、准确的,包括“两岸同属一中”的现状定位,也包括“谋求国家统一”的目标定位,因而绝不仅仅是一个话语标签,更不是对已经忽略了政权符号的“一个中国”的进一步模糊。台湾当局以及台湾地区相关政党、社会团体要认同的“九二共识”,必须是也必然是包含上述完整含义的“九二共识”,也只有在认同此完整含义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台湾才有和平发展和和平统一的机会,两岸才有进一步对话和商谈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