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强调促进与实现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在于大陆充分认识到,近代以来海峡两岸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与此相应的社会价值观念,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对国家民族与和平统一出现严重偏差,阻碍着和平统一,因此特别强调心灵契合的重要性,将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作为对台工作的方法与目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还将实现心灵契合上升到国家和平统一的高度,认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也就是只有实现真正的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才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实现真正的统一。
促进与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有着重要的历史、社会、文化基础与条件。首先,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历史上台湾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岛内国家认同差异的出现是近几十年才产生的,不是历史主流,而是一种支流与逆流。其次,海峡两岸同胞同是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政治认知的差异与社会价值观念的不同,无法改变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之根本。再次,两岸同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精神家园与情感纽带,不论台湾遇到何种历史变化,都在不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与滋养,都无法改变台湾的中华文化属性。
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方法、路径是多元、多样的。其中,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是最重要的手段与路径。中华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体、融合各少数民族文化形成的一个具包容性、开放性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就要坚决反对与抵制民进党当局等“台独”分裂势力推动的“去孔化”、“去祖化”等“文化台独”活动,让中华文化在宝岛台湾得以持续传承与弘扬。历史必将证明,一切“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活动都是徒劳的,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延绵不断,岂是一小撮“台独”分裂分子所能改变的。其次是要长期进行广泛的两岸文化社会交流活动。长期隔绝与互不往来,情感就会淡化,就会产生隔膜,阻碍心灵契合,只有多交流,多往来,才会相互认识与认知,才会有亲近感,才会逐步实现心灵契合,因此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成为中央对台重要政策,也是促进与实现心灵契合的重要途径。再次,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未来两岸统一后“一国两制”体制框架的尊重,也是对台湾同胞现行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的理解与尊重。当然,台湾同胞也需要相会相互尊重,尊重大陆主体的社会制度与大陆民众的生活方式,两岸同胞在一个中国框架下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第四,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上,要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与深度融合格局,为实现以和平统一与振兴中华为指向的心灵契合创造条件。(作者系重庆两岸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钊汛,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