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媒报道,台卫福部门统计处近日公布最新岛内民众死因统计,2021年死亡人数较2020年增加了1.1万人。
死亡人数增加本不是什么好事,然而该统计引述国际期刊杂志《经济学人》的数据称,从2020年3月2日至2022年5月31日,台湾地区超额死亡仅次于新西兰,是世界第二低,同时,台湾地区抗病毒药物的投药率位列世界第一,又是个“南波万”。
图源:台媒
据了解,学界对于超额死亡的计算,是以疫情期间的总死亡数,减去非疫情期间的死亡数背景值,数值愈高,代表疫情造成的死亡愈严重。吊诡的是,根据台“卫福部”统计处计算,2020年到2021年超额死亡数是“负2925”,但《经济学人》算出来的是“负4508”。落差如此之大,台“卫福部”仅仅回应称“考虑到《经济学人》杂志已经在国际间发表且获得很多学术期刊引用,因此统计处采用的是后者”。
两个排名指标如此“亮眼”,民进党当局立刻搬来做“大内宣”。台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发言人庄人祥在1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台湾地区虽然近期出现比较大的疫情,但目前染疫及死亡情形都在下降中,染疫死亡率仍处于最低程度。
庄人祥还指出,台湾地区的抗病毒药物准备充裕,投药率是世界第一,达7.82%,对比之下美国是5.56%、英国是0.22%、香港地区5.91%、日本3.25%、韩国1.33%。
台“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发言人庄人祥资料图,图源:台媒
此番说辞显然又是民进党当局在玩偷换概念的数字游戏。眼下岛内疫情依旧看不到明显下降,台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天(3日)公布,台湾地区新增32681例新冠确诊病例,确诊病例中新增88例死亡病例。但民进党当局竟然还拿2020年以来的数值去平均2022年迄今的惨痛数字,以便能自吹自擂。至于所谓抗病毒药物准备充裕,更是在经历了两年“落后部署”之后的挽尊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