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媒报道 民进党全台党代表大会将在7月17日登场,届时将进行民进党最高权力核心中常委、中执委选举,各派系积极布局,以利取得2024战略高度。据称,今年因本土疫情、过度提名等因素,连动牵动各派系配票布局,也有资深民代推出的党代表候选人“全军覆没”。不过,党内派系要角分析,因中常会改选需要相互合作,预估“结构稳定变动不大”。
民进党中常会是民进党内权力核心,每2年改选一次,由近600名全台党代表、当然党代表们在全代会上投票,产生30名中执委,再由中执委选出10席中常委。适逢蔡英文就职满6年,民进党即将进入“后蔡英文时代”,改选后的任期内将处理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初选、区域“立委”和不分区“立委”提名,各派系从今年5月的党代表、地方党部主委改选就积极布局,争取有利位置。
一名现任公职透露,今年受到本土疫情冲击,加上过度提名,各派系“配票”布局都大受影响,投票率也不如上次改选,例如一家人原本有4票要投给某位党代表候选人,结果因为确诊全家隔离,通通不能出门投票,就出现有中南部新系“立委”党代表“全军覆没”,引发地方热议。
另一方面,过去民进党中常会权力结构多呈现“新苏联”5席、“非新苏”5席的态势,例如目前“新系”3席、“苏系”1席、“绿色友谊连线”1席、“英系”2席、“正国会”2席、“涌言会”1席,但今年党职改选过程中,“正国会”与“英系”在多县市因主委选举竞争激烈,“英系”也找上“苏系”结成“英苏联盟”,未来是否因此牵动各派系配票、合作空间,值得继续关注。
派系要角分析,从过去选举经验来看,各派系在全台民进党代表席次或有增减,但因缺乏派系支持的个人不可能独得近20张党代表票,最终仍需要派系互相合作,预估中常会“结构稳定变动不大”。他举例,2020年“绿色友谊连线”获得“卓罗”系统支持,“正国会”则取得“英系”奥援;今年高雄重要派系干部、前“立委”陈启昱从“涌言会”转投“正国会”,使“正国会”将有望独拿2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