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台湾就要“微解封”了。然而,民进党当局的这项政策不仅没有获得掌声,还引起各界争议,惹来一片骂声。
8日,台湾疫情指挥中心宣布,三级警戒延到7月26日,但餐饮业等部分民生消费行业适度松绑,包括开放风景区、植物园、博物馆、电影院、室内外运动场馆和游乐园等,允许9人以下旅行团出游、允许剧组拍摄等。这些措施,美其名曰“微解封”。
然而,对所谓的“微解封”,岛内民众高兴不起来,舆论纷纷质疑,各个县市也不埋单。目前,台湾多数县市决定不跟从当局这项指示,直言疫情指挥中心丧失公信力。
岛内民众“苦封久矣”,的确期盼尽早“解封”。但民众为何对微解封高兴不起来呢?
一则,虽然按台湾疫情指挥中心公布的数字,近来确诊人数似有下降,但由于之前当局拒绝普筛,导致疫情底数不清,存在染疫“黑数”,至今仍有不明感染源及隐形传播链。
二则,因为这次所谓的“微解封”,标准不一、自相矛盾。用台湾媒体总结的话来说,就是“明文规定5个人不能一起吃饭,但50个人可以一起看电影;5个家人不能一起聚会,但9个陌生人可以一起去旅行”。而网民也表示,“室内用餐可以摘口罩,但去公园跑步却不能,这是什么逻辑?”
存在“黑数”,自相矛盾,加上疫苗施打率不足,至今也就20%上下。这些都让民众担忧,这样的“微解封”不但不能达到尽早解封的目的,还可能导致疫情再次蔓延,反而延长“封下去”的时间。所以,民众质疑:“疫情都还没过,就不能再忍忍吗?”
多数县市,其中包括民进党执政的一些县市,这次为什么都纷纷“逆时中”呢?原因在于他们看穿了民进党当局这一招数背后的算计。
全台三级警戒从5月19日持续至今,已经将近2个月,各行各业无不深受其累,尤其是内需服务业受创惨重,导致失业增加、民生艰困,因而累积了大量民怨,让民进党当局面临疫情防控与经济民生的双重压力,陷入两难境地,此时宣布“微解封”,其实不过是为了缓解民怨而已。就像中时电子报评论指出的,“微解封”对台湾民生无实质意义,反而增加疫情风险,两周而已,要安慰谁?不过是台湾流行疫情指挥中心自我安慰,做一波“内宣”而已。
先前,民进党当局在防疫上要求各县市与它“标准一致”“说法一致”“脚步一致”,但此次在未与各县市协调的情况下,一面自行宣布“微解封”,另一面却又称,要让各县市视情况自行调整,潜台词就是“出了事你来扛”。这分明就是想要卸责甩锅,把疫情防控和缓解民生的矛盾统统丢给各县市自己扛。然而,都是出来混的,谁也不傻。于是,蓝的怕遭民进党当局甩锅,绿的怕不小心帮自己人背黑锅,各县市不分南北蓝绿,都跳出来“逆时中”。
可见,民进党当局的“微解封”,根本不是出于专业考量,而是出于政治算计。正如台湾《联合报》评论指出的,“微解封”是“假解封、真甩锅”;台湾防疫学会理事长王任贤也指出,“这就是政治解封”,是个处处算计的“微解封”;国民党主席江启臣也说,其实就是民进党当局不敢扛责、给不出疫苗的“伪解封”。
台湾疫情爆发至今,各界无不希望早日“解封”,以便恢复经济、正常生活。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采取科学、专业的措施,尽早实现本土病例清零;二是引进充足、安全、有效的疫苗,抓紧施打,以建立人群免疫屏障。
然而,民进党当局却至今仍是科学放一边、政治摆中间,大搞“政治防疫”,处处盘算政治私利,揽功诿过、甩锅卸责。尤其是,在疫苗问题上,“台独”心魔作祟,无视岛内“我要疫苗”呼声,拒绝大陆疫苗。民进党当局如此倒行逆施,害惨台湾,必将把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海峡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