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8年11月3日,环保团体在台北举行“健康永续,藻礁永存”大游行,参与民众手持标语要求非核减煤救藻礁。(台湾《中国时报》资料照片)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岛内“珍爱藻礁公投”联署成全民运动,让绿营高度紧张,为降低冲击,已研议祭出4招,在脸书、line群组等网络社群,号召不同立场的环保团体发声、将护藻礁与拥核画上等号、质疑发起人潘忠政人格及意图、呼吁支持者上社群和民调留言发声等,全面拆解这颗可能引爆“公投”热度的炸弹。
提高网络声量 抢制空权
“珍爱藻礁公投”联署初期不被外界看好,民进党内部原本因应对策也是低调以对,一方面避免与环保人士对立,另一方面也在避免炒高热度,引起社会关注,助长联署声势。
不料该联署案意外爆量,不仅让藻礁成为热门话题,也推升“莱猪”等“公投案”的热度,民进党日前定调正面对决,通过各种渠道倡导,目标在抢下制空权,不让“护藻礁公投”情势一面倒。
包括小英基金会、力挺小英执政与改革社团、蔡英文网络后援会等社团,都陆续加入发声行列,并号召网友和脸友将讯息散播出来。
护藻礁与拥核 被画等号
首先是号召和转贴不同立场的环保团体、学者对珍爱藻礁行动提出反驳,主要论点包括即使不盖三接,大潭藻礁也会因当地水质、气候等因素而逐渐消失;当地居民反对划为保护区;替代方案不可行;没有三接,得增加更多的碳排放。
其次是将护藻礁与拥核、国民党、反年改势力画上等号。由于今年正值日本福岛核灾10周年,除宣传当年核灾的可怕,也将此次护藻礁行动与“重启核四公投”绑在一起,直指护藻礁的意图在迫使台当局重启核四,提醒反核的民众勿支持护藻礁。
抹黑“公投”发起人人格
由于国民党和反年改团体声援此次的“公投”联署,绿营也在社团中倡导“支持珍爱藻礁联署,就是国民党政治操作的阴谋”、“这是反年改团体的报复手段”,让反对政治力介入的民众对活动起反感。
社交账号受到多项限制,潘忠政不解。(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对于此次联署发起人之一的潘忠政,更通过质疑其人格及意图的不单纯,来打压“珍爱藻礁公投”的声势。
推出教战守则 通杀“公投”
例如罗列潘的谈话,点名他“说谎”、与国民党连手反深澳电厂的“黑历史”、暗指此次行动是为了钱、质疑联盟财务有问题等等。
这些社团和社群也呼吁支持者,每天上line新闻版等社群及各类网络民调中留言及投票,同时推出“教战守则”,要求8月28日的“公投”投票日“通杀”,将“反莱猪”、“珍爱藻礁”、“公投绑大选”、“重启核四”等四项“公投案”,全部都投下不同意票,反制这些不同的“公投案”彼此拉抬声势一举过关。
台媒批民进党浑身解术挡“公投”撕裂台湾
为反制“藻礁公投”,绿营发动环保团体及学者专家倡导台当局的政策,或者发表各自的主张,原本都无可厚非。不料一些过激言论,不仅演变成对“公投”发起人的人身攻击和抹黑,更进一步引发不同主张和族群间的相互撕咬,冲突对立一发不可收拾。
对此,台湾《中国时报》批评民进党当局使出浑身解术挡“公投”,激出反对声浪,不仅造成环保人士互呛,也再度点燃不同政党、族群间的对立,甚至人身攻击,撕裂台湾。
“珍爱藻礁公投”联署活动在全台500个联署点加上志工快闪摆摊。(台媒图)
当然,对于只有“同意”或“不同意”两种意见的“公投案”而言,冲高对立情绪,是挡下支持者最快速,也是最便捷的方式,但对台湾群体而言,却也是最难修复的伤害。
目前可能成案的4个公投联署,有拥核人士发起的“重启核四公投”,也有国民党支持的“反莱猪公投”,但不同的“公投案”都有不同的要求目标,绝不能画上等号,更不能因为拥核与国民党也支持护藻礁,就把“珍爱藻礁公投”打为国民党为了拥核所作的政治操作。
经济与环保孰轻孰重,没有绝对的答案,只有让不同的主张与要求摊在阳光中,由民众通过“公投”表达最多数人的选择,这才是民主社会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