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两人外,马英九及前“立法院长”王金平也各有拥护者。有分析称,马英九选举期间跑遍全台,不少基层党员及民众对比蔡英文施政,开始怀念马,“尽管马再选几率不高,但仍有基层希望他再出面角逐”。而策动中南部派系动员整合的幕后功臣王金平,也仍具挑战实力。
至于中生代接棒,国民党内已点名“立委”江启臣和蒋万安。有分析直言,关键在于有没有人选愿意承担,加入“总统”初选的竞争。
另外不能不提的是前“行政院长”张善政,他日前已表态考虑参选。《远见》杂志分析称,张善政8月开始帮国民党候选人辅选,从菜市场握手到扫街拜票,展开人生第一次辅选,也被外界视作为参选“总统”试水温。不过,知名度对张善政来讲是一大考验。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国民党籍。《联合报》称,根据国民党“党员参加公职人员选举提名办法”,只有县市长选举才有与友党的协商机制,但张善政已表明不考虑加入国民党。
最终还是要看民意
除了蓝绿两大阵营外,代表“白色力量”的台北市长柯文哲也被拱参选。他对此回应称,“你们都不要吵我,明年6月再问我”。
前“立委”孙大千认为,不管谁参选,都必须回答10个问题,包括“台湾人民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你有什么解决的方案?”“你要如何维持一个稳定双赢的两岸关系?”以及“你要如何协助台湾的农民和渔民,解决现在的价格困境?”等。
《联合报》8日刊登的一篇言论称,媒体带动的话题,都是谁能胜选、如何胜选,有意者也在研究如何包装自己,筹设网军,讨好年轻人;但胜选后是否有能力治理,“更重要的是能否安天下,否则就是误国殃民”。中时电子报称,尽管两党的权斗方式不同,最终的结果还是要看民意,“两党大佬们都应该看清楚民意要求世代交替的现实。否则,宫斗结果还是一场空”。《中国时报》9日的一篇言论还称,台湾人民正在尝试脱离意识形态的捆绑,以实际的政策有效性为依归。而政党与政治人物的更新是否能够跟上人心与民意的潮流,则是一个艰巨的考验。【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崔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