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一切已成明日黄花。民进党当局执政两年多来,不断阻碍两岸关系发展,造成岛内相关业者的损失,农业方面也是如此。因为两岸服贸、货贸被民进党卡关,导致如今台湾高附加值的芒果干、凤梨酥等加工类农产品销往大陆时,不享受优惠政策,仍需缴纳40%的增值税、关税,竞争力大减;许多大宗采购也由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停滞被取消,就算是部分果商能登陆展销台湾水果,很多大陆客商、消费者也刻意回避,表示不买“台独水果”;而每年少掉近两百万人次的陆客,也让岛内水果的销售量掉了一大截。
而且在面对问题时,民进党当局并不愿从根本上反省、解决,反而找“南辕北辙”的方式来解决,甚至“甩锅”撇责任。例如经济上力推的“新南向”,在观光业、投资方面都已证明效果不彰,这在农产品出口上更是如此。可想而知,东南亚国家同样盛产热带水果,与台湾的农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当地消费力也有限,东南亚人为什么要买远道而去的台湾香蕉、凤梨呢?所以卖水果从“新南向”上找路子,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此外,“行政院”发言人徐国勇近日还说,媒体报导有一公斤一元的香蕉,这是“格外中的格外”,根本就是该拿去喂猪,质量差本来就不应该进入市场。这样的说法,摆明了当局在撇清政策不当的责任,把锅甩给了果农。难怪有果农说,靠当局?果农会死啦!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曾表示,一个制度、一个政党,有没有吸引力,关键在于能不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能够让民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能够给民众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仅从台湾的农民来说,他们只希望风调雨顺,农产品长得好、卖得好,生活有保障。
可是如今,因为两岸关系原因,岛内果农愁起了销路,只能贱卖水果,而当局也无意通过改善两岸关系来打开销路。如此政治挂帅、枉顾民生,自然会遭到岛内农民的反感和批评,哪怕是所谓民进党的铁杆支持者。因为人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然后才是政治。
不管是岛内农民通过多种渠道点名台“行政院长”赖清德等“台独”分子们闭嘴,还是站出来疾呼“承认‘九二共识’”“我们农民要吃饭”,都是他们反抗民进党的表现。倘若民进党当局继续我行我素,让“民粹”优先于民生,就算是他们的铁票也会生锈,最终遭到台湾民众的唾弃。
事态如何演变?我们拭目以待。(文/桃花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