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3日社论说,农历新年是华人社会最重要节日,也是“沟通”的日子,亲朋好友、企业员工、当局民众,无不利用春节假期增进情感连结。家族围炉吃年夜饭,长辈发红包,亲朋好友相互拜年、送年礼,企业发年终奖金、办尾牙、抽奖,友人邀约旺年会或春酒宴,都是在“沟通”。蒋经国从1970年代担任台当局“行政院长”后,就开始在除夕发表谈话,向全民贺年,1978年就任台当局领导人后继续维持此一惯例,历经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4任台当局领导人,延续了将近40年,这是“政治沟通”。
今年春节蔡英文打破惯例,除夕没有发表谈话。蔡英文办公室解释,春节谈话有家父长制意涵,所以蔡英文不发表谈话。对此,社论指出,蔡英文办公室的解释显然不通,姑不论以往台当局领导人春节谈话是否真有家父长制意涵,就算真有,蔡英文难道不能发表没有家父长制意涵的谈话吗?
蔡英文在春节该不该发表谈话,该发表什么谈话,是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也许,从日历的角度,蔡英文刚在新年前夕对媒体发表过非正式谈话,既然刚刚发表过谈话,农历春节似乎就不必再说一次。但从民间生活角度,春节才是最重要节日,家人除夕团圆围炉,必然说些互相关怀、问候与惕励的话。蔡英文除夕时说说话,当然有其意义与必要。
蔡英文在除夕的访谈,比较像是对工作的检讨及展望,高度理性,却缺乏感性,农历除夕谈话就可以放在号召民众团结的感性面。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任内透过“炉边谈话”激励民心、号召团结,堪称成功的典范。
民主政治体制下选出的台当局领导人,往往只是一党的代表,从“宪政体制”来说,蔡英文却应该超越党派、代表全民。新上任的蔡英文如何消弭选举造成的对立,是民主的重要课题,台湾因为“统独”对立,这个问题更加严重。蔡英文在竞选期间曾公开表示:“团结台湾是领导人的责任。”她深知这个问题的重要,可惜知而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