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海峡漫话  >> 正文

这个叫嚣“毁台计划”的美国政客收了民进党的钱?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看台海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近日,曾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罗伯特·奥布莱恩妄称,如果大陆成功“攻入”台湾,那么美国将摧毁岛内的半导体产业,此言一出,岛内舆论一片哗然。

早在去年11月,美国方面就有人曾提出,要在台湾采取所谓“焦土策略”,扬言“炸毁台积电”。此番奥布莱恩重申这一论调,立刻有岛内有识之士警告:美国的“毁台计划”是“现在进行式”。

奥布莱恩可谓是美国反华政客中的“熟面孔”。

2020年,奥布莱恩还在特朗普政府任职时就抛出所谓“豪猪说”,他在论述时特别强调,台湾需要在军事上“把自己变成一只豪猪”。

随后其更在多个场合公开鼓动台湾当局购买武器、加强军备,甚至放话,“解放军可能在10-15年后攻台”,建议台湾方面强化防卫能力,防务预算需要超越现在的接近经济生产总值2%的水平。

仅仅过了一年,已经卸任的奥布莱恩又妄言,“大陆可能在2024年美国大选前考虑对台采取军事行动”。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奥布莱恩卸任后的这类言论,却层出不穷。除了其顽固反华立场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卸任的奥布莱恩被民进党“吸收”了。

2021年7月,美国智库“全球台湾研究中心”(GTI)称,奥布莱恩将加入GTI,担任新成立的“美台关系工作小组”负责人。

“全球台湾研究中心”究竟为何?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此前就曾明确指出,“全球台湾研究中心”是一个由“台独”势力提供资金和实际把控的所谓“智库”,长期打着学术幌子兜售“台独”主张。

这家由民进党和海外“台独”势力在美国华盛顿创立、旨在加强对美游说的智库,自2016年成立以来,受到美国各种“亲台”政治势力的青睐。

该智库每年都从民进党当局手上拿到数目可观的“说费用”。而奥布莱恩之流所需要做的,就是多喊一些反华言论,以及“口惠而实不至”的“挺台”作为。

这种人,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2021年1月21日,中方决定对在涉华问题上严重侵犯中国主权、负有主要责任的28名美方人员实施制裁,其中就包括奥布莱恩。

美方这类政客近年来一连串政治操弄台湾问题的言行,引发岛内民众的警惕以及“疑美”情绪。而奥布莱恩等人“毁台”的言论,更是加剧了这种情绪。

新党前主席郁慕明对此指出,在台湾民间开始涌现“疑美论”的当下,在岛内当权的民进党却基于私利,帮着美国压制民众的质疑。殊不知,从美国近来一系列作为,便可知“毁灭台湾”已然是“现在进行式”。【来源:看台海微信公众号】

相关新闻
台民意代表遭“网暴”,民进党的“抗中保台”牌要“还魂”了?

台海网3月17日综合报道 无党籍“立委”高金素梅日前质询时,竟被台行政机构负责人陈建仁批评是“疑美论”。台北市前议员罗智强表示,高雄市长陈其迈过去曾喊“美猪进来,马英九下台”,“请问陈其迈是不是可恶的‘疑美论者’?”,民进党“抗中保台”招式已用老! ▲高金素梅 不要...

视频| 蛋荒、肉荒、水荒、芯片荒 民进党“荒唐执政”何时休

“荒”这个字,几乎天天出现在岛内的报道中。为了鸡蛋,民众不得不早起排队摇号抢购,甚至引发了“捐血换蛋”、跟大鹅“抢蛋”等诸多荒唐事。 台湾这场蛋荒究竟有多“荒诞”?民进党当局为何迟迟解决不了民生问题?这场危机为什么持续这么久?“看台海”评论员张彬为您独家解读。 【来源:看台海微信公众号】

台媒:畏惧“疑美论”成民进党当局最大罩门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引述台湾“中时新闻网”消息,无党籍民意代表高金素梅14日在立法机构总质询时,对美国的“台湾学人计划”有所质疑,台湾地区行政机构负责人陈建仁动怒反呛“为了捍卫台湾,不要讲‘疑美论’,大家不会相信”。国民党民意代表赖士葆15日在脸书发文,指陈揆扣民代帽子,非常不宜。 赖士葆表示,这几年台湾从来就是对美国予取予求,只有说“YES”,不敢...

民进党成立“防认知作战小组” 遭批又双标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 民进党组成“认知作战防范项目小组”,盼以图卡、短影音及新闻稿等方式澄清谣言。岛内舆论对此狠批,民进党应以同样标准,处理民进党公职及知名党员的公然造谣问题,且民进党民意代表林静仪也被点名先前有数度造谣反而翻车的纪录。舆论呼吁岛内各党约束党公职人员,而非“自己造谣可以,别人造谣不行”,才能真正停止乌烟瘴气的假消息歪风,...

台媒:民进党当局昏招迭出 岛内民众“辛苦”又“痛苦”

参考消息网3月16日引述台湾《中国时报》14日的社论指出,台岛电价物价飞涨,但蔡英文当局只顾选举。社论称,第二核能发电厂2号机14日除役,而3月民进党当局经济事务主管部门将开会讨论电价调涨与否,显然这次电价是涨定了,而且涨幅不会小。2022年台岛房价涨幅创新高,2023年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破3%,民众生活负担已加重,更悲惨的是2022年实质薪资再次缩水,民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