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九合一”选举,国民党翻转了台北市及桃园市、收复了基隆,在台南市及屏东县只算小输,无疑是此次选举的大赢家。不过众所周知,国民党此次胜选主要是因“讨厌民进党”再度发威,并不见得与“2024大选”有必然因果关系,尤其国民党内斗内行,如何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还真是一大考验。
民进党这次创下1989年以来地方选举的新低纪录,原因不外乎执政表现太差大失人心;蔡英文提名人选不当造成绿营支持者士气涣散,投票率降至61.22%;再打“抗中保台”牌致使两岸关系更加严峻,兵役须至少延至一年,严重冲击了青年选票,可从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的桃园投票率只有58%以及民进党停开“青年返乡投票专车”得到证明。而当一向较支持民进党的年轻族群不出来投票,影响不只是选举结果,也连带造成台湾首次“修宪复决案”未达门坎,宣告不通过。
“18岁公民权案”于3月25日在“立法院”高票通过,显示各政党都不敢得罪年轻人,也想跟上“国际民主趋势”。“中选会”4月15日匆忙宣布此“宪法修正案公民复决第一案”将与“九合一”合并举行,并提出七大理由,包括“修宪复决案”非公投案不受“公投不得绑大选”限制;“修正案公告期间长达6个月,民众有充分时间知悉内容”,当时没有任何政党表示反对。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全台几乎没多少人知道此案非一般公投案,不适用《公民投票法》,而“中选会”也直到网络上盛传“依据公投法,同意票大于不同意票,同意票达选举人总数1/4以上即为通过”等错误讯息才出面澄清,“有效同意票过选举人总额之半数”才算通过,并公布今年选举权人有1900多万人,该案须获962万同意票才可通过。
此外,一般人以为“18岁公民权案”只降低投票年龄至18岁,看到选举公报后始知“年满18岁者有依法被选举之权”,对此有学者质疑18岁参选公职未免太早,许多受访年轻人也并不赞成,“中选会”此时才回应《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规定“直辖市长、县市长、不分区立委”需满23岁,但这更让选民恍然大悟,不同意该案者因此大为增加。
简言之,不论是投票性质或内容,“中选会”都未善尽告知及倡导之职,而根本问题则出在“立委”草率“修宪”。所幸有选民拒绝领票,更有500多万选民在选票上盖上“不同意”,挡下了此场闹剧。
最后追根究底,民进党今年初会在“立法院”强势通过“18岁公民权修宪案”,主要是认为该案争议小、社会共识大,是唯一可在“修宪”门坎甚高之际过关的复决案;一旦通过不仅可巩固青年票源还可大肆宣传,这是台湾住民首次通过公投方式自决,让两岸分隔似更有法理根据。
值得庆幸的是,台湾选民拒绝被民进党捆绑,进一步危害台海和平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