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真相
在陈菊执政高雄的12年里,高雄的“台湾第二大都会”地位去年被台中市正式取代,台中市的人口比高雄多出了25000人。
找不到工作与适当收入的高雄在地青壮年被迫以脚投票,移居中北部甚至大陆谋生。
高雄人口递减速度高居“六都”之冠,老化指数高居第二,平均寿命78.9岁敬陪末座,比台北市的83.36少了将近五岁,也低于台湾平均寿命80岁。
陈菊自2010年开始到2015年,每年平均举债132亿新台币(朱立伦才76亿),债留子孙已经不是传闻。
高雄港货物吞吐量更是一蹶不振,从二十年前的世界第三落居世界第十五。
高雄市区一堆光鲜亮丽、金玉其外的公共建筑,掩不住消费不振、景气萧条、市容破败的真相,商家歇业倒闭撤资时有耳闻。
每逢台风或豪大雨便积水不退,不久前更因豪大雨导致路面出现五千多个坑洞,暴露高雄市政虚有其表、公共服务质量千疮百孔的事实。
陈菊在为陈其迈助选时,曾批评韩国瑜“不曾在高雄这块土地上流过一滴汗的人,为选举唱衰高雄”,却忘了她最喜欢自称“宜兰的女儿”。其实,高雄历来是民进党政客失意时的避风港和政治跳板,因此才会在民进党执政的20年来每况愈下,连生存都困难更遑论追求生活质量?
“
高雄为什么迈不出去,韩国瑜的“韩式旋风”已经做出了解答:民进党成立仅32年,却已沦为“啃老族”,靠挥霍创党前辈“道德光环”和“形象祖产”,坐吃山空还以此来号召草根支持者,这诚属民进党形象破产与台湾民主政治质量每下愈况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