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先后访华,加强与中国交流合作。3月与5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两次访华,中朝关系升温回暖。4月,印度总理莫迪与习近平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大大缓和了自2017年洞朗事件以来的中印关系。同时,中国总理时隔八年访日,李克强总理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文在寅进行会晤,安倍明确表态仅同台湾保持民间交往。5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访美进行贸易谈判,中美之间达成解决中美贸易分歧的协议,大大改善自3月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紧张的中美关系。接下来,上合组织峰会即将在青岛召开,俄罗斯总统普京连任后将首次访华。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台湾当局囿于格局视野,往往错估形势,挟洋自重,反受其害。
2016年5月20日上台执政后,蔡英文时常将“善意不变、承诺不变,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也不会在压力之下屈服”挂在嘴边。这次蔡英文强硬喊出“不再忍让”,难道是要走回“对抗的老路”吗?
香港中评社评论认为,执政2年“断交”4国,不到1个月断2国,蔡当局能不反省?能不好好给个交代?两岸关系不好就一定会有今天这种下场,一味怪责大陆“打压”,是在卸责,无法阻止“断交潮”的发生。如果蔡当局为了报复大陆而走回对抗老路,台湾“外交”处境只会更困难,付出的代价将越来越大。搞对抗,吃亏是自己。
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庞建国近日也刊文指出,两岸呈现出不可逆的“陆长台消”之势,筹码不断向大陆倾斜,台湾相对越来越无足轻重,落得只能自欺欺人地过日子。少了大陆市场,台湾无法振作,没有大陆的善意,台湾不会有出路,任何政治操弄都无法扭曲经济的律则,再华丽的词藻也掩盖不住台湾需要大陆动能支撑的事实。
2017年,台湾GDP居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之后,在大陆各省中只能排名第六。岛内观察者忧心,三五年内,台湾GDP会落到福建之后,排名跌出前十。今天,台湾已变成四小龙“吊车尾”,实际薪资与20年前相比不升反降,而大陆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大陆GDP已经约为台湾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