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7月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樊文岑 通讯员 石青青)炎热暑天是中风的高发季节。近日,导报记者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了解到,入夏以来中风患者呈递增趋势。以7月1日为例,一个上午就抢救三位高危中风患者,门诊量较往常增加了一倍,以老人居多。医生解释,约1/3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数天、数周甚至数月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天气炎热,血流加快,血栓会堵住血管或者是血管爆裂,导致中风的发作。
57岁的田先生,有高血压史近10年了,一到夏季就感到头晕,天气稍热就不敢出门。田先生昨天头就很晕,走路轻飘飘,下午到单位上班,竟然晕倒在办公室,被同事送到医院抢救。家人赶到的时候,患者已经稍稍苏醒。医生诊断为小中风。
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庄晓荣解释,中风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绝大部分存活患者会有瘫痪、失语、肢体麻木、失明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家有老人或者存在中风危险因素的市民,应该学习了解中风的重要先兆和应急处理。庄晓荣介绍,以下5种情况发生时,提示您可能中风了。1.突发的一侧面部或肢体的麻木或无力;2.突发的视力模糊或失明,尤其是单侧;3.失语,说话或理解语言困难;4.突发严重的原因不明的头痛;5.不明原因的头晕,走路不稳或是突然跌倒。
伴有上述任何一个症状的时候,如果赶在6小时内到达医院,通过静脉或动脉溶栓有可能使血流再通,挽救缺血缺氧的脑组织,最大限度地降低中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家属掌握这个最佳“时间窗”非常重要,可直接拨打120或者自行到医院直接挂急诊,赢得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