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接过英雄的枪,在基层部队扎根奉献、建功立业”
志愿军老战士向烈士敬献鲜花。王 俊摄
“我的姥爷是荣立3次战功的志愿军老兵。听说我所在单位要接他的战友回家,十分激动,但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来到仪式现场!作为志愿军老兵的后人,我向参加任务的战友们表示敬意!”
该旅旅史长廊前,解说员孙凡越的话令在场官兵动容。
入伍后,作为话务员,孙凡越把机房当战位,苦练岗位本领。同时,她发挥自身优势,带动班内战友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一同在年终考核中取得佳绩。
孙凡越说,从懂事之时起,姥爷就常常向她讲述战斗故事。正是这些动人心魄的故事,激励她投身火热军营。
解说结束后,为了能以更好的状态引发战友们的共鸣,孙凡越仍留在长廊内反复练习解说。
此时,几名参加任务的官兵也久久不愿离去,驻留在一幅幅照片前,重温这段难忘的经历。其中,一位身材高大、戴着学员“一道杠”肩章的干部格外引人注目。
这名刚刚毕业的干部叫张泽波。毕业前夕,他曾畅想过,来到这支新型作战力量部队的“初体验”会是什么?是不是荧屏方寸间决胜千里之外的精彩?
他没想到,到部队后,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任务成了他特殊的第一课。
起初,枯燥的队列训练令血气方刚的张泽波有些失望。即便因为身体条件好被确定为排头兵,训练中他依然频频失误。
“想在信息化战场建功立业是好事,但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员,我们必须思考当初是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教导员王忠兴在谈心时告诉他,要把这项任务当作自我教育的一次机会,从光荣神圣的仪式中汲取精神养分。
经过一番磨砺,张泽波“站稳”了排头兵的位置。他接受央视采访的节目一经播出,良好的礼兵形象收获一片点赞。
“这一课对我的触动很深,我要接过英雄的枪,在基层扎根奉献、建功立业。”在该旅召开的任务表彰大会上,张泽波作为代表上台发言。他深有感触地说:“这特殊的第一课,给了我驰骋未来信息化战场的信心底气。”
该旅一营下属的点位,分布在多个省市。就是这样一个“最散”的营,参加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任务的官兵人数却是全旅最多。
营长孙延齐说:“每次执行任务,对于官兵来说都是一次思想上的‘充电’。回到各自点位后,释放的都是正能量。”
“告慰英灵的最好方式就是传承英烈精神,苦练本领,矢志打赢。”2019年4月,连续6年参与任务的班长周廷亮分享的任务体会,令下士高良沉思良久。后来,他在上级组织的比武中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
这一次,接到任务通知后,高良第一个向连队党支部提交申请,通过层层筛选,如愿成为一员礼兵。任务完成后,回到点位的高良更是斗志满满,实现了从“训练尖子”到“金牌教员”的华丽转身,再立新功。
(苏新波 孔运河 陈玉博)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