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月,陆军边防某旅巡逻艇大队三级军士长刘长旺来到北京,参加全军和武警部队“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颁奖仪式。女儿刘婧璇也跟随刘长旺来到北京,父女俩第一次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 刘长旺提供 |
探亲的大巴从海拉尔,穿越茫茫草原。绵延不息的额尔古纳河,远远望去,像一条洁白的哈达,盘绕在起伏的山岭之间。
一
汽车一路北上,直达一个叫“黑山头”的地方。刘婧璇和母亲看着窗外隔断云天的群山,似乎能触摸到父亲刘长旺26年前从沂蒙山区来到这里时的心绪变迁。驻地百姓告诉她,这里只有“冬和夏”,一年至少有一半时间被冰雪覆盖。夜晚,除了寂寥的星辰,看不到一丝灯火。
看不到灯火,却时有山火。2003年4月,距离驻地300多公里外的林场突发山火,刘长旺正是抢险队伍中的一员。那时,刘婧璇和母亲刚从沂蒙山区搬到离刘长旺当时的营区较近的海拉尔胜利小学附近。尽管距离缩短了,但由于刘长旺平时任务繁重,一家人还是很难相见。听说任务完成后,刘长旺返营时可能经过家门口,刘婧璇的母亲一大早就带着年幼的她在路边等着……快晌午时,终于等来了刘长旺所在的那辆绿卡车。车上的刘长旺,远远地就朝娘俩招手,生怕她们看不到他。情急中,他扯下救火时用来捂住口鼻的军用毛巾,用力挥动。那个场景,深深地刻在了刘婧璇的脑海中。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刘婧璇每次读到《乡愁》里的这句诗,她就会想到离家400公里外的父亲。400公里不远,却是她和母亲轻易无法跨越的距离。“家在这头,父亲在界河那头。”后来,刘婧璇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夏天是界河的明水期,父亲所在部队的巡逻艇此时出动得最为频繁。也正因如此,父亲错过了刘婧璇小学期间的所有暑假。刘婧璇12岁那年暑假,父亲第一次陪着她和母亲飞往大连,一家人准备开始一场“踏浪之旅”。可刚到海边,父亲就接到消息,巡逻艇突发故障,抛锚在界河上。他焦急地打电话询问巡逻艇的情况。刘婧璇和母亲面面相觑后,谁也不敢打扰。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一家人各怀心事、心不在焉。“不行,我得赶紧回去。”就像是终于等来了这句话一般,刘婧璇和母亲松了一口气。随后,母亲开始默默为父亲收拾行李,刘婧璇看着那个熟悉的场景,扭头走出了房间。
那天,刘婧璇一个人在外面待了很久。她记得,小时候,曾有一次,在和煦的春风里,父亲和母亲牵着被子的两端,让她躺在被子中央,随着被子晃动。她听着父亲唱着歌,很快进入了梦乡……这样的时光,对于刘婧璇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她更多习惯于看着母亲默默为父亲收拾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