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在哈萨克斯坦的资金投入翻了近一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16000多家各色非政府组织(NGO)活跃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其中大多具有西方背景。根据一些俄罗斯媒体的说法,实际的在哈NGO数量甚至可能高达近40000家。
考虑到哈萨克斯坦全国人口才刚过1900万,西方扶植这么多NGO,足以将哈萨克斯坦渗透得千疮百孔。 这到底是“为了哈萨克斯坦好”,还是要收买人心、图谋不轨?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本次骚乱中出现了大量拿钱犯法的“民主战士”。一名在阿拉木图被拘捕的吉尔吉斯斯坦男子向媒体承认,有人出价200多美元,要求他去哈萨克斯坦参加“抗议”,还为他购买机票、提供旅费。
▲ 2022年1月9日,一名在阿拉木图被拘捕的吉尔吉斯斯坦男子承认,此前有人给了他200多美元,让他来此参加抗议活动。
不少来自其他国家的暴乱分子也得到了同样的许诺,他们在统一组织安排下走上街头,有些人还收到统一配发的“能量饮料”,喝完之后便对自己的行为“失去了控制”。
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当年的中国香港:西方NGO鼓动废青暴徒行凶闹事,还公然开出“工资条”,对“打砸”“袭警”“点火”等暴行分门别类设定“薪资标准”。如今同样的戏码在哈萨克斯坦再次上演。
“民主”背后的西方资本同样在哈萨克斯坦搜脂刮膏、中饱私囊。美国曾经打着“帮助各国社会治理”“传递先进管理经验”等旗号向中亚国家关键能源产业注入巨资,打造一批“大到不能倒”的新寡头,攫取大量利益。
比如,美哈合资的田吉兹雪佛龙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能源实体和石油生产商,在哈萨克斯坦西部把控大量油田。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两家美国巨头在该公司占股高达75%,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去年年末,田吉兹雪佛龙因营收需要裁员4万名哈萨克斯坦工人,本次骚乱的导火索恰恰就是这批石油工人因生活困难而发起抗议。
▲ 在田吉兹油田管道的扩建工程中,起重机将重达数百吨的零件组装在一起。雪佛龙对田吉兹管道的扩建工程已经历经三代,据其官网称,田吉兹油田的日产量因此增加了约26万桶。
▲ 雪佛龙在田吉兹油田的工厂将原油与硫化氢和天然气分离,以便出口。雪佛龙拥有田吉兹油田50%的股份,是哈萨克斯坦国内最大的私营石油生产商,在哈最大的两块油田——田吉兹油田和卡拉恰甘纳克油田均持有重要股份。
当一国经济命脉掌握在美西方手中,资源流向由美国人说了算,本国人民还能分得几杯羹,答案可想而知。
作为“民主人权”的最大卖家,美国一次又一次将“民主人权”明码标价,骗得买家倾家荡产,唯独自己盆满钵满。 托卡耶夫总统在电视讲话中反思:“此次悲剧性事件让我们从全新角度认识民主和人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