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中印关系摆脱困境
那么,如何才能让中印关系摆脱原地打转甚至后退的困境呢?首先,中印要树立两国在周边地区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正和秩序观,尤其印度需破除“传统势力范围”这一零和的冷战思维。唯有如此,中印才能摆脱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修昔底德陷阱”。任何大国都不能把邻国看成“私产”,类似拉瓦特那种“不允许南亚邻国向中国漂移”的言论,显然有悖这个时代的发展大潮。这种地缘零和观若不破除,中印极有可能在共同毗邻地区陷入地缘竞夺战,其结果必然是中、印、邻三败俱伤。
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大国,中印两国有责任在共同毗邻地区营建良好环境,不仅满足两国人民而且满足整个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国彼此在毗邻地区的次区域合作计划完全可以实现对接。
其次,中印两国要学会相互欣赏。中印都是有情怀的大国,都在努力探索第三条道路。印度基于传统文化,试图通过多党竞选的民主政治将国家带进发达国家之林;中国基于传统文化,努力通过一党执政、多党协商的民主政治实现民族复兴。两国宪法序言里都有“社会主义”一词,足见两国第一代领导人都有“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强烈追求,这是两国在探索发展道路上的最大初心,也是两国政府理应加大战略沟通的坚实基础。两国政府都面临带领各自十数亿的庞大人口奔小康的艰巨任务,双方原本有交流不完的治国理政话题。两国政府只要聚焦发展合作,不断加深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与沟通,中印关系之舟的压舱石就会越来越沉、越来越稳。
其实,中印两国在发展道路上的相互提携、结伴而行,不仅是两国广大人民的期盼,也是地区和世界人民的期盼。两国取得巨大成功,将是对人类发展模式的极大丰富,使人类在发展道路上不仅有“华盛顿共识”,还有“北京共识”和“德里共识”。
第三,中印扩大合作是稀释分歧干扰的最佳路径。中印之间虽有前述的常态化难题与结构性矛盾,但也存在“地缘互依面”“发展互补面”“战略互需面”“文化互通面”,这是两国能够开展广泛合作的强大基础。坦率而言,中印间的那些常态化难题在可预见的将来都难找到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因此,要想有效稳住中印关系大局,两国除加强分歧管控、危机处理的能力建设外,更重要的是要搁置分歧、扩大合作。除了双边层面,两国还要加大在全球治理层面的合作。尤其当前,美国接连退出全球治理与多边协定,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面临保护主义干扰,中印两个新兴大国更有责任成为多边主义的捍卫者、全球治理的排头兵,这也符合两国发展需求。随着合作领域增多、合作空间扩大,原本看似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分歧会迎来柳暗花明的解决之机。
最近几年,中印关系经常出现上半年摩擦不断、下半年努力平复的“怪现象”。但愿中印关系今年不再重蹈老路,原本就错综复杂的中印关系经不起这样反复折腾,拉瓦特将军们还是少点负面言论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