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打边建”促成军队现代化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根据中央“边打边建”的指导思想,解放军按现代战争的要求实行了新编制,建立了诸多新技术兵种,并将朝鲜战场作为演习场,实现了由单一兵种作战向诸兵种联合作战的历史性转变。抗美援朝战争堪称人民解放军进行现代战争的一部百科全书,装备了苏制武器后的各军兵种部队(海军除外)多数以志愿军名义陆续到朝鲜战场轮战。
此时新中国由于还没有建设起工业基础,武器主要从苏联进口,部队通过战争实践锻炼很快有效地掌握这些新装备。毛泽东对此曾高兴地说:“现在空军也有了,高射炮、大炮、坦克都有了。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我们在那里实行大演习,这个演习比办军事学校好。”新中国新技术兵种的装备和技术虽然不能超过美军,却也能形成一定的抗衡力量,这又为后来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朝鲜上空,新中国刚建立的空军同美国空军进行了当时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空战,几乎是从无到有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从战前只有一个作战旅和150架飞机发展到停战时的23个航空兵师和3000架飞机。1951年秋,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就感叹说:“几乎在一夜之间,共产党中国就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空军强国之一”。
笔者曾采访过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赵宝桐和韩德彩等人,他们都讲述自己刚学会飞行就上天同技术纯熟的美国飞行“老油条”交锋,靠的就是“空中拼刺刀”的精神。随后,人民空军又强调“勇敢加技术等于战斗力”,指战员努力学技术,并提升装备水平,从而在空战中能够给世界第一的美空军以沉重打击,大大限制了其在中朝军队后方的活动。
战争期间,解放军的地炮师数量发展到17个,高炮师发展到8个,其中大部分入朝参加过轮战。战争后期,志愿军炮兵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发挥重要作用的“战争之神”。据美国军方统计,战争中美军伤亡有62%系炮火造成,32%系枪弹造成,4%系地雷造成。从此,解放军陆军的炮兵火力已取代步兵火力,成为全军地面火力的骨干,这也是军队迈入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标志。彭德怀对部队装备的进步曾总结说,短短几年超过了旧中国几十年的建设。
停战协定签字后,“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军克拉克上将就撰文感叹说:“我们的失败在于敌人仍然没有被击败,并且甚至比以前更为强大及更具有威胁性。我说更为强大的意思,是指共产主义的亚洲陆军已学会如何打近代的陆地战争。”通过这场战争,新中国越打越强,打出了一个实力位居世界第三位的空军(当时仅次于美苏),打出了一个强大的炮兵,并开始全面建设装甲兵,其他技术兵种也有很大发展。这种发展既是我国军民自己奋斗的成就,也是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先进军事科技成果结出的硕果。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初,由于建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廉洁政府,国内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有了最强的动员能力。旧中国进行战争的规律是越打越穷,而抗美援朝战争令后人赞叹的成绩是国家通过“边打边建”,战争期间还能在国内有效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1950年至1953年,中国的年国民生产总值(GDP)从426亿元人民币增长到709亿元人民币,3年间的GDP总计有1700亿元人民币,抗美援朝所用的62亿元战费只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3.6%。由于开展了增产节约和人民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国内仍能有比战费更多的财力保障经济恢复,战争期间每年的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15%,军事和经济实力都得到快速增长,真正做到了“打仗建设两不误”。
新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另一个巨大收益,是通过站在“第一线”抗美,让苏联站在“第二线”,这使斯大林改变了过去援华不大慷慨的态度,同意援建中国141个大型工程项目,加上赫鲁晓夫所增加15个项目,形成了有名的“156项”。在不到10年时间内,中国能用100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就建立起配套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基础,这又在世界现代历史上创造了成本最低和规模速度空前的纪录。
通过参加朝鲜战争这场世界型现代化战争的实践,经历了长期战争考验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也深刻体会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战场上较量的技术含量日益提升。解放军一方面要发挥传统的政治优势,传承红色血脉,一方面也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先进技术装备,从增强“软”“硬”两方面的实力入手,才能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当年新中国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打赢保家卫国的这场战争,使我国获得了长期和平建设的环境,并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热情,激起了建设新中国的无穷力量。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新中国GDP已从解放初排名世界第14位跃居到第2位,今天的人们在看到民族复兴的辉煌成就时仍要追念抗美援朝先辈们的英雄业绩。历史雄辩地证明,在中华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成为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点,这场战争留下的奋斗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国人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砥砺前行。
(作者:徐焰 国防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少将)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