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者拍摄油画《决策出兵》。“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于10月19日上午正式开幕,将展出至2021年2月底。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曲俊燕/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作战中使用的部分武器装备。“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于10月19日上午正式开幕,将展出至2021年2月底。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曲俊燕/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讲解员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于10月19日上午正式开幕,将展出至2021年2月底。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曲俊燕/摄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气势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反映的抗美援朝战争过去已经70年了,但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场对外战争,志愿军先辈的辉煌业绩仍被一代代国人怀念。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协会上,毛泽东曾宣布“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在朝鲜战场上变成了现实。抗美援朝战争可谓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仗不仅打出了中国的世界军事强国地位,通过引进苏联的装备和技术,使过去“小米加步枪”的人民军队走向现代化,同时中国还通过得到“156项”重大援助为工业化奠基。今天的人们仍能感受到这一仗给我国带来的重大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
朝鲜战争不应该打,抗美援朝战争却不能不打
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但“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两个有联系却有区别的概念。朝鲜战争是世界上对朝鲜半岛上发生的那场国际局部战争的称呼,抗美援朝战争则是中国对自身参加朝鲜战争的定义。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战争本不应该打(这却不在中国控制能力之内),抗美援朝战争却不能不打。
1992年夏天,因俄罗斯向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军备控制中心出售了苏联有关朝鲜战争档案的复印件,当时笔者作为中国军方学者受邀参加了这些材料的鉴别工作。阅读那些战争爆发前和战时苏、中、朝三方往来电报和一些内部文件,更深刻地说明了新中国入朝参战是反侵略和保家卫国的正义一方。
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开始是这个半岛国家的南北冲突,不论谁先进攻都是其内政。美国却在6月26日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支援南朝鲜军队作战,同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的统一。美国武装干涉台湾,从其解密的历史档案看也是蓄谋已久。笔者曾查阅过俄、美的相关档案,从中可以看出,从1948年至1950年春美国一直在积极研究控制台湾。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的武装干涉措施不仅仅对朝而是“三管齐下”,即同时出兵朝鲜和台湾,并派军事顾问团进入越南。按照毛泽东的说法,这是“三把刀”插来——朝鲜一把插在头上,台湾一把插在腰上,越南一把插在脚上。美国出兵台湾造成了中国的分裂,将战火又烧到东北边境,此时新中国因缺少海空军力量无法解放台湾,出兵越南也不利,出兵朝鲜才具备“三个最有利”——最有利于发挥陆军优势,最有利于后勤供应,最有利于苏联的援助。此时若不敢迎战,美国势必得寸进尺,只有选择一个战场对其打击才能让其收敛,正如毛泽东所形容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敢于出兵朝鲜同拥有世界上最优良装备的美军交锋,要冒极大的风险。美国敢武力干预朝鲜和中国内政,依仗的是超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其认定苏联不敢参战同时又极其轻视中国。战争是综合力量的较量,毛泽东全面考虑战略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最终确定“必须参战”。
历史证明,这是一个极其英明正确的决策,体现了毛泽东非凡的胆略和气魄,几十年后再看解密的历史资料更会油然而生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