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师第一个打下飞机的人”
作为所在部队第一位击落敌机的飞行员,那启明在驻地一下成了众人皆知的名人。对于那场让他“出名”的空战,老人记忆犹新。
“那天我们从鸭绿江口飞到大同江,地面指挥传来消息,要我们注意搜索敌机。但是敌机在什么方向、高度多少,这些信息都没有。”然而没过多久,飞行到平壤上空时,眼尖的那启明立刻发现了两架翼尖带“小包”的美国F-84战斗机。
“F-84最大的特点就是机翼尖端的副油箱,特别显眼。”那启明一边报告,一边带领僚机追击。
“离敌机约有一公里,我就开了第一炮,但是离得太远,我就眼睁睁看着炮弹掉了下去。”第一次攻击未果,那启明拉近距离,又开一炮。这次,炮弹直接击中了一架敌机的左翼副油箱,随着一团火球升起,敌机顷刻间从半空中掉了下去。另一架敌机见势不妙,立即逃窜飞走。
初出茅庐的飞行员第一次与敌方的战斗机交战,不害怕吗?对于这个问题,那启明的回答十分干脆:“当时我们交战的原则叫做‘消灭敌人、保全自己’。以这个原则为出发点,大家在交战的时候都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机动、何时开火才能把敌机打下来,也就不去想怕不怕了。”
回到位于丹东大孤山的驻地后,那启明的战绩很快就流传开来。“从部队宿舍,到驻地百姓,甚至是当地中学的学生都知道我打下来一架飞机。”那启明说。
“有一天我和战友走在驻地附近的街上,碰到一位当地的中学老师,见面就祝贺我。”闲聊中那启明发现,这位老师居然是父亲以前的学生。“当时我想到部队不准家属随意前来探视的纪律,和他道别前还特意嘱咐他不要把我打下飞机的事情告诉我父亲。”结果,这位老师与那启明分别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当天就向那启明的父亲“走漏了消息”。
“第二天,父亲就上部队来看我了。领导知道后,不但不责怪,反而跟我父亲说,‘你儿子是好样的,是全师第一个打下飞机的人’。”回想起这些时刻,那启明十分自豪。
苏联在1949年生产的米格-15比斯歼击机,中国空军曾用这种飞机在抗美援朝中作战。(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