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外隐身与反隐身的攻防博弈,成为未来隐身战场的巅峰对决——不可小觑的红外隐身术
以隐身著称的F-22战斗机,在参加范保罗航展地面展示时,却被意外捕捉到了红外辐射信号。当我们高度关注先进战机隐身性能时,是否忽略了这场“猫捉老鼠”游戏中的重要一员?日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超薄红外隐身薄板,可以使被遮挡的人或物体在红外探测器中近乎完美“隐身”。
军事装备领域的隐身,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显著降低武器装备信号特征的可探测程度。这其中除了可见光信号、雷达信号、射频信号和声信号外,还包括红外信号。红外光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战场上的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红外光,进而难逃红外成像设备的“法眼”。红外隐身通过改变武器装备的结构设计或使用物理衰减,有效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进而使红外探测设备难以捕捉目标。
战场上的“慧眼”——
让你插翅难逃的“热追踪”
物体发射的红外光是指波长在0.77-15.4微米之间的电磁波。战场上不论是人体还是各类武器装备,只要能持续发热或维持热量,都会不可避免地辐射强烈的红外光。即便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现代战斗机,发动机尾喷管等处依旧会辐射大量的红外光,在高速飞行过程中,飞机机身因与空气摩擦也会发热,战斗机表面的涂层还会反射阳光中60%的红外光,这在红外成像设备“眼中”可是绝对逃不掉的“显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