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台海网2月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文 张向阳/图)春节放假,有人很闲,有人却更忙了。别看大学生还未踏足社会,可各种聚会、饭局也总是接踵而至,他们的“应酬”比起长辈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家长们因此担心:花钱不说,还导致孩子身心疲惫;而相关教育专家提醒,寒假“应酬”要有度。
马不停蹄忙“赶场”
自从上个月24日从四川师范大学放假回到厦门,大一学生小振就开始了他以“吃喝玩乐”为主的寒假生活。回家十几天,他几乎每天晚上都不在家待着,有时还会到了三更半夜才醉醺醺回家。
前天,小振初中全班同学在KTV聚会;昨天,几个平时玩得比较好的哥儿们去打了台球;今天,他和三个高中同学约好了要去班主任家拜年;明天,他该抽时间陪女朋友去看看电影了;再往下,他泉州的朋友要过来玩两天,得作陪……
儿子放假前,小振妈妈天天盼着他回来,可放假了,却也是天天见不着人影。“想和他一起吃顿晚餐都得预约,预约了他也不一定有时间呢。”小振妈妈说,小振晚上出去,正常情况下都是到了半夜12点左右才回家,有两次还喝醉了,到凌晨两点多才被送回来。
面对妈妈的抱怨,小振有些内疚:“最近的聚会确实太过频繁了,有时候一个晚上还得赶两场,各阶段的同学都要聚一下。像那些人比较多的聚会,要么就是吃饭,要么就是唱歌,中途还免不了喝酒,我也不想去,可是顶不住那帮同学电话短信‘轮番轰炸’啊!那么多酒局,我都觉得有点疲了。”
小振说:“过了年那几天估计聚会更多,那会儿大家手里头都比较有钱,而且离开学时间越来越近,难免还要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