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7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晓丽)记者一提出“是否愿意加入爱心小分队”这一要求,龚洁艺就欣然接受了。在今年的高考中,来自双十中学的龚洁艺以654分摘取了福建省文科状元(实考分)。在同学和老师心目中,他是个“活雷锋”,平时很喜欢帮助别人。
龚洁艺老家在安溪,暑假这段时间基本在家里。记者挂去电话,说明来由时,龚洁艺的答复是“没问题”。龚洁艺说,一听“爱心助学”这个名字,就觉得很有爱心,如果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哪怕是做一些很小的贡献,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那些家庭贫寒但学习成绩很优异的同学,龚洁艺一直很钦佩。他说,家庭困难,不能成为这些学生上名校的障碍,社会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能改变他们的机遇与生活,也更能让他们饮水思源,将来回报社会。
虽然暑假基本在老家,不过龚洁艺表示,到时他会抽出一两天时间来厦门,加入本报的“爱心小分队”,与记者一道到学生家里采访。届时,这个高考文科状元,还将在报纸上露一手,用自己的文字,表达此次“爱心助学之旅”的所思所想。
爱心小分队感言
嘉庚精神,是一心为国的精神,也是倾家兴学的精神。支持教育,就是支持民族的未来。六年来,我目送一批又一批贫困学子走进大学校园,我为自己实践了嘉庚精神,而感到骄傲和光荣。
导报记者 黄智敏
爱的路上,有你,有我。新一轮的爱心助学活动又要开始了。六年来,每一次的采访报道,我都被那些贫寒学子在逆境中求学的精神所感动,也被厦门人的爱心所感动。
导报记者 沈晓丽
“我以后一定会去帮助有困难的人。”每位接受过爱心助学帮助的同学,都会说出这句话。爱心是可以复制的,当我们看到、感受到或者接受过爱心帮助,我们就会想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无限放大。
导报记者 香卉辉
“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这是去年采访的一个爱心助学受助考生告诉我的,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导报记者 崔晓旭
又是难忘的七月,又是一批贫困高考生因考上大学而忧愁着。在这爱心飞扬的季节,让我们伸出手来帮他们一把,让他们飞!
导报记者 李玉燕
每年采访爱心助学,都会被贫困学子身上乐观坚强的精神所感动,他们用自己不言弃的精神,和刻苦努力的实际行动,践行出了“人穷志不穷”的生活样本。
导报记者 陈洋钦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心捐助,或将改变一个人生,而您的乐于助学,乐善好施的品德也将被社会尊重。
导报记者 曾毓慧
刚做记者工作时,参与的第一个大型活动就是爱心助学。如今我采访过的贫困学子们都在大学里追逐着他们的梦想。从这些孩子身上我也学到了坚强与感恩。
导报记者 明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