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艺勇正在杨桃园里采摘杨桃 陈逸帆 摄
台海网3月22日讯 据漳州新闻网报道 仲春时节,走进云霄县下河乡下河村。沿着山间小道,前往南岭门山脚下的杨桃园。扑鼻而来的,是清新的草木味,还有淡淡果香。
“这是昨晚客户下的订单,一百多斤。”今年46岁的蔡艺勇和老婆正在园中摘杨桃。个大鲜美的杨桃已快将两个大箩筐装满了。
“3月初至今,共卖出3500多斤杨桃,还算可以。”下河村脱贫户蔡艺勇说,“今年本想努力一下,让收入翻番,无奈遇到疫情,‘翻番’暂时没办法。但家里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所以要保持信心和努力,争取比去年好一点点。”
“大家都在奔小康,我也想着赶紧跟上”
蔡艺勇原是下河村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他实现了脱贫。这与下河杨桃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作为杨桃种植“第一大村”,下河村种植杨桃历史悠久,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杨桃。然而,早年因缺乏科学的引导和产业布局,当地农户各自为战,下河杨桃产业发展一度陷入困局。2014年,下河村还成了省级贫困村。
“十多年前,家里也种杨桃。后来村里杨桃太多,销不出去。我只好放弃种植,到县里打些建筑零工。”蔡艺勇谈起家中情况,“父母年纪大,三个女儿小,都需要照顾。老婆有病在身,干不了太多活。家里就我一个劳动力。”
“记得大女儿有一回生病,没钱带她上医院,自己到山里摘草药治。不仅没治好,还害女儿病情加重。后来实在没办法,向朋友借,十多个朋友一起凑了7000多元,这才上医院把女儿的病治好。当时,7000多元相当于我两年的收入。”回忆起心酸往事,蔡艺勇的眼眶有些发红。
改变,从2014年开始。那一年,蔡艺勇成为村里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正值杨桃产业振兴的关键期,下河村把产业发展与扶贫结合起来。“扶贫,得让贫困户发自内心地想去发展。我们把产业扶贫当成扶贫的重中之重,通过构建全村杨桃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带动贫困户自力更生。”下河村第一书记蔡劲松说。
一开始,村里鼓励蔡艺勇复种杨桃,蔡艺勇很犹豫,担心杨桃像以前一样卖不出去。后来看到村里全方位推进杨桃产业,邻居的杨桃都卖得不错,信心慢慢有了,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开始复种杨桃。
“大家都在奔小康,我也想着赶紧跟上。”蔡艺勇说,“村里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帮扶,让我们自己走出困境。2018年开始,我的年收入增加到两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