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7月2日讯(海峡导报驻福州记者 林芹)30日,全球渔业交流合作会议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渔业官员、驻华使领馆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共160多人参加会议。
据了解,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渔业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实现共赢发展。境外客商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六大洲。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庄平在会上作题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国际渔业合作新机遇”主旨演讲。他表示,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深化全球渔业交流合作,有利于各国取长补短,改善渔业产业机构,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从而提高渔业产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据介绍,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程逐步加快,中国与东盟、非洲、欧洲、南美洲等国家的渔业贸易正逐渐深入,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路径进一步拓展,已先后同合作国家签署10多项双边渔业合作协定,有力推动了对外渔业合作的深入发展。
“福州是中国对外交流的前沿窗口和重要门户。”据福州海洋渔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1985年3月,由13艘远洋渔船组成的中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从福州马尾港启航赴西非海域从事渔业生产,揭开了中国远洋渔业历史的第一页。如今的福州港,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通航。
近年来,福州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城市,先后与日本长崎市、阿根廷里奥加耶戈斯市、澳大利亚霍巴特市、肯尼亚蒙巴萨郡等地建立了渔业合作关系。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十条措施》,大力扶持远洋渔业发展。目前,福州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民营远洋渔业船队,外派远洋渔船达361艘,并在东盟、非洲国家建成5个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5个境外水产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