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6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苏演卿 通讯员 芗瑾)十多平米的室内,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两张办公桌、一张茶几、一台电视、一个文件柜,很容易让人想到,这是一间办公室?错了,这是一间社区戒毒康复室。
本月起,漳州全面铺开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本报6月5日报道)。昨日,记者探访了巷口街道办事处浦头社区戒毒康复室——— 漳州市区惟一的一间社区戒毒康复室。
有鲜花的康复室
“浦头社区戒毒康复室”的牌子,上面写有“依法禁毒、构建和谐”以及举报电话,挂在一间社区警务室门口。正是这块牌子,赋予了社区警务室另一层意义——— 这里还是戒毒康复室。室内装有空调、电风扇,角落里的小桌子,插着一束花,旁边的文件柜里有两盒尿检试纸,墙壁上挂满了社区戒毒的规章、流程等。
工作人员厦门“取经”
50岁的游慧明在浦头社区已经工作了30多年,现任治保主任,社区戒毒康复室成立后,他当起了“小管家”。“一窍不通,毒品知识、尿检等都得慢慢去学习。”游慧明笑了一下,作为社区戒毒康复室的兼职监护小组成员,一起到过厦门学习“取经”。
2008年12月10日,社区戒毒康复室签订了第一份戒毒康复协议,对方是一名劳教戒毒获释男子,康复期限3年。“平时就跟他聊一下生活、工作情况。”虽然老游之前就认识该男子,但是刚开始做工作时,却常常碰壁,“他不愿意跟工作人员接触,联系了好几次,才解除戒心。”现在,社区戒毒康复室已经取得了该男子的信任,“谈话、尿检,这名男子都很配合,时间也过去了半年多,没有发现复吸。”有吸毒的人员,定期会被找到这个康复室里,汇报戒毒情况。
芗城公安分局禁毒大队黄教导员说:“签了协议后,戒毒人员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但是如果再次吸毒,经告诫无效后,将采取强制戒毒措施。”
浦头社区常住人口1235户,2527人,目前掌握了3名吸毒人员,除了签订协议的,一名在监狱服刑,另外一名则在省外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