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区更新改造大比拼”典型经验系列报道之一
科创新区塑造科技、创新、人才磁吸力
——“晋江精神”拼出“晋江速度”
晋江市科创新区效果图
台海网2月2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2020年起,市城建办、市住建局统筹开展“泉州市新片区更新改造大比拼”活动,活动在全域发动、全面比拼,亮点纷呈、成效显著。随着13个新片区比拼的深入推进,泉州新片区建设按下了加速键。作为参赛者之一的晋江市科创新区,将“晋江经验”的“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融入科创新区项目征迁工作中,仅用26天就实现974宗民房签约,签约率100%,以爱拼敢赢、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再创征迁工作新速度。
拼机制 党员干部 “头雁效应”勇担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片区建设征迁工作的速度和效率,取决于机制与措施。一场党员干部带头、群团齐心助力的接力赛就此展开——
“晋江市主要领导、总指挥部领导定期召开推进会,深入一线协调解决问题;各成建制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坐镇指挥,沉下身子,带队入户,摸排情况,化解难题。”
“党员干部驻扎一线解难题,‘热血小兵’‘攻坚老将’等党员干部助推‘征迁领跑’,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还要调动各界力量,使公职人员、社区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会会员、社会贤达等人群成为沟通纽带和桥梁,利用‘地缘’‘熟人’优势,群策群力加快征迁。”
全员发动的背后,还有健全机制支撑,发现问题、堵点、能高效快速响应解决。“项目总指挥部创新分类决策、立体挂钩、扁平处置、落实反馈四层次快速联动机制,各分指挥部也通过建立每周工作例会、每天小组长会、专题研讨会、临时一刻钟短会等制度加强分析研判。”科创新区项目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叶荣宗介绍,项目建立健全“指挥部——分指挥部——项目办工作组、征迁工作组——征迁工作小组”四级工作体系,推行成建制包干、集体化攻坚模式,健全机制让工作高效推进。
拼干劲 正向激励政策形成“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搅动这一池水,正向激励调动积极干劲。“我们以正向激励为导向,对干部推进重点难点问题的工作态度、担当精神、作用发挥和实际成效等各方面表现实行考评,并与干部的评先评优和培养使用相挂钩、与成建制单位年度绩效评估和年度考核相挂钩,激发各工作组和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叶荣宗说。
据介绍,晋江全市抽调489名干部全脱产投入项目征迁一线,实施挂图作战,每日通过内部微信群、公开栏等载体实时发布进度,晒签约、晒质量、晒成效,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拼温度 了解诉求以真诚换真心
“我们组3个人,5天时间就率先完成了全部签约任务。当100%签约率公布在微信群里,大家都沸腾了,我们创造了签约任务最快完成纪录。”紫帽西滨征收工作组第5小组组长林丹红笑着说,这“最快速度”的背后是功在平时,“早在一个月前我们就主动上门了解情况,跟签约户拉家常、了解诉求,以真诚换真心。通过多次走访,把政策宣传到位、把账算好算细致,带着温度和感情做好群众工作。”
在梅岭征迁工作组副组长余杰看来,群众工作就是个“情”字,用真情、温情、热情去做好工作。“那段时间每天都要走2万多步,我们带着一户户签约户去看已经建好的安置小区环境、配套设施,让他们切身感受新区的便利和宜居。”余杰说,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去为群众考虑。群众有任何误解、不解,都要主动做好解释工作,耐心寻找突破口,把政策讲细讲透。
“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信任度来源于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我们责任片区涉及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包括复杂的手续认定、水库征地等,在把握原则的同时通过走访、调档、乡贤援助等方式,找准根源、对症下药,解决了数十年的积案。”灵源征迁工作组工作人员说,不久的将来,一座“科、教、产、城、文”融合发展,集聚教育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着力构建人才培养、产业培育、文旅休闲、幸福宜居等四大生态体系的新片区将拔地而起,大家对此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记者 殷斯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