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时曾经除盗雪枉,直声震天;居乡时构建书院,与耆儒契密,亦为世人仰慕
人物简介
詹仰庇:字汝钦,号咫亭,又号巢云居士,安溪人。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由南海知县征授御史,后官至刑部右侍郎,卒赠刑部尚书。两京都察院在举荐他任刑部侍郎时,称他为“宇宙伟人,乾坤间气,缙绅罕面,走卒知名”,实是殊荣之至。遗著有《詹少司寇奏疏》《咫亭文集》等。
祠堂内有仰庇的塑像
灵惠庙是安溪詹氏的祖庙,内奉詹氏始祖詹敦仁。
核心提示
台海网11月13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梵殿清钟日暮时,寻幽一径转逶迤。履随欲口泉声入,榻向岩头树影移……”这是明代尚书黄凤翔踏游清源山巢云岩时留下的诗句。巢云岩位于清源山的左峰,与弥陀岩相邻,在元代甚至更早之前即有人栖隐于此。到了明朝中后期,此地突然备受泉州士族子弟的关注,全因有一人于此处筑室而隐。此人便是詹仰庇。今天就让“温陵志”带大家一道走入这位“詹司寇”的故事中去吧。
安溪凤池小宗外景
凤池小宗的祖宇金碧辉煌
安溪古有“父子侍御坊”
“瞧,那里就是詹仰庇这一族的祠堂了。”顺着安溪多卿灵惠庙副理事长詹鹏和所指的方向,我们望见一栋古朴雅致的闽南宫庙式建筑矗立于安溪县祥华乡美仑村内的石牌岭下。据悉,这栋安溪詹氏“凤池小宗”祠堂始建于明朝中叶,内奉詹氏凤池一派祖先神位,今建筑为2014年重修的。笔者在祠堂内意外发现,正殿的左侧有一神龛,里面奉祀着的正是詹仰庇的坐像。龛的两旁有联文称:“铁血宏猷资国政,真神直谏正人心。”正殿上悬挂诸多金字匾额,彰显詹氏一族的荣耀。正殿两侧墙壁上,还镌刻着诸多詹氏先贤的诗文,其中亦有詹仰庇之作。离“凤池小宗”祠堂不远处,还有金碧辉煌的凤池小宗祖宇,同样位于石牌岭下。
安溪詹氏始祖乃安溪首任县令詹敦仁,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卸任后曾隐居于今祥华乡的佛耳山。而据《凤池小宗重建碑记》称,凤池小宗是靖惠侯(即詹敦仁)的第十八世孙詹靖于明天顺七年(1463年)创立的,詹靖即为凤池派的开基祖。詹靖,字邦宇,号开州,为明正统六年(1441年)举人。其孙詹源曾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后因事牵连罢归。詹仰庇为詹源之子。如此算来,詹仰庇应为安溪詹氏凤池支派的第四世祖了。据清康熙《安溪县志·卷5·风俗人物之二·考迹·坊》记载,在安溪县城的直街,原有“父子侍御坊”,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为詹源、詹仰庇父子而立的。对于安溪詹氏族人而言,这个牌坊自然有着莫大的激励力量。
安溪詹氏有清代传承至今的族谱,族谱近年又历重修。打开《清溪詹氏族谱》,我们发现该谱牒除了拥有众多谱序之外,还收藏了大量的古代敕文、策论等文章,这对于了解詹氏名人确实大有裨益。詹仰庇在其《重修族谱识》一文中曰:“先中宪所谱有宗法焉,叙九世而上则合九世而下,则分亲亲之道也。仰庇曰:‘深哉,吾宗谱乎!’宗法废,天下不知有族;宗法修,百世可合于族。”一方面指出氏族修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传递出他对于宗法族规要求严格之意。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乾隆《泉州府志·拾遗》中,还收录了詹仰庇留下的“詹氏家训”,训文称:“吾侪教子弟,最不可使之闲逸。士农工商各任其职业,如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则放僻邪侈,从间而投。故子弟能读书者专责之攻举业,不能者径令其经商业农,何足为辱?今世所病在盗窃读书之名,延师延友,费许多财钱,以欺父母兄弟妻孥。游手游食,究竟万无一益。此虽子弟之过,亦其父兄教之不善与。”对于族内游手好闲的子弟,仰庇的愤怒溢于言表。从另一个侧面,也可看出他的自我要求甚高。
“巢云岩”三字为颜廷榘所书
政绩卓异受到擢升
詹仰庇,字汝钦,号咫亭,嘉靖十九年(1540年)出生于安溪县崇信里多卿乡(今祥华乡美西村),是云南按察司副使詹源的儿子。《闽中理学渊源考》称他“自幼有识量胆力”,其实这就是小孩童喜欢调皮捣蛋的文雅说法。12岁时,仰庇被送入学馆;16岁则进入县学;到了20岁“游南辟雍”即进入南京国子监读书。在国子监,他的授业恩师是鸿胪寺卿、晋江人史朝宾,是个出了名的严师。在史朝宾的督促下,仰庇“学日益进”。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仰庇参加应天府乡试中举;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联捷进士,授广东南海令(今佛山市的一部分)。
一出仕就能当上县令,这对于士子来说并不容易,很大程度是其本身素质被看好。詹仰庇也确实不负朝廷所望,在他当政南海县的3年时间里,把政务处理得妥妥当当,使南海县一境晏然。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载:“(仰庇)初为南海令,年方二十六,精敏治办,直躬力持。”清道光《晋江县志》则载曰:“授南海令,才赡守廉,除盗雪枉。创条鞭法,后浙抚庞公以其法奏请通行。”史书上虽则文字寥寥,但仰庇在南海县的政绩主要有三点:其一是捕盗贼。南海县当地有一股老奸巨猾的盗贼,经常截途掳掠,巧为藏匿,踪迹难寻。仰庇讯问得实,亲自部署,率众深入巢穴,将贼人一网打尽;其二是清冤狱。南海县有些掌管察捕奸盗的吏目,向一群商人索贿未遂,唆使当地盗贼诬诣商人为盗,将为冤狱。仰庇通过缜密侦查,终使案情大白,100多人免除牢狱之灾。其三是执行“一条鞭法”,简化税则,将赋、役分别归并,减少手续环节,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舞弊,民间称便。此法后来被两浙巡抚庞尚鹏“奏请通行”于两浙。
《清溪詹氏族谱》里存有一篇题为《敕广东广州府南海县知县詹仰庇》的敕文,文称:“尔广东广州府南海县知县詹仰庇,乃原任云南按察司副使源之子,学绍家闻,才优世用。自举进士擢宰名封,能以悃愊之心行岂弟之政,刑清赋省,人歌舞之。且闻其片言能断游刃,有声不吐,刚而茹柔,不附上而急下,盖师帅之良才,台垣之利器也……”古文中“岂弟”有和乐厚道之义。从敕文内容上看,当时穆宗对仰庇在南海的政绩十分满意,故而下诏褒奖。隆庆二年(1568年),仰庇就因政绩“卓异”而被征用入朝为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