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8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77.80亿元、涉农贷款余额3619.47亿元,分别占各项贷款总额的31.42%和52.22%,分别比年初增加57.7亿元和137.29亿元。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出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福建泉州。对实业的坚守使泉州的工业总产值连续20年居福建首位,“专注实体经济”相应地成为了泉州金融的“底色”,长期以来,泉州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实体金融。
近年来,顺应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在多年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泉州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苦练“工笔画”,深描细绘“实体金融样板图”,努力打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升级版”,探索出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实体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首先,确立政策导向,找准服务对象,引导资金流向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小微企业;其次,坚持创新驱动,深度纾解小微企业融资“痛点”,构建精细化、差异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再次,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搭建小微企业征信及服务平台,在打通小微金融供需之间“屏障”的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政策利导助推实业高质量发展
“自从去年底投产到今年4月份,‘智能电梯’项目已经实现了营收2000多万元。”西人马(泉州)测控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舒畅表示,“这个业绩离不开泉州银行业的支持。”
泉州西人马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各类MEMS芯片和传感器的设计、制造、销售等,该公司囊括了物理学、化学、人工智能等各领域高端人才,在航空航天、石油石化、风电火电、健康医疗等领域为客户提供高性能和解决方案。
舒畅介绍,泉州西人马于2017年4月成立,同年8月开始进行厂房、生产线、实验室等主体工程建设。建设所需资金光靠自有投入远远不够,因此公司有意识寻求信贷支持。
很快,泉州西人马的融资需求得到了回应,泉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组织了相关银行对该公司的需求进行研判,恰好符合光大银行泉州分行的信贷项目,金融供需双方一拍即合。泉州西人马及时获得了7000万元的贷款授信,为项目顺利筹建和投产消除了后顾之忧。今年5月以来,泉州西人马启动第二轮项目筹建,这次兴业银行泉州分行从“技改基金”中,通过“银保贷”为其授信7000万元。“银行的助力为西人马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舒畅由衷说道。
泉州西人马是泉州通过政策引导金融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获益者之一。自从“金改区”获批后,泉州便意识到,找准服务重点,是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对象的选择同样必须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即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
于是,泉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先后牵头制定或会同人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泉州银保监分局制定了一系列金融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比如制定《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十条措施》《泉州市银行业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重点通过拓宽金融支持产业升级途径,强化金融支持“数控一代”、智能制造等转型升级重点领域。
其中,推动兴业银行泉州分行和农业银行泉州分行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资金倾斜投向小微企业;大力发展“助保贷”“科创贷”“高成长型领军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其中“助保贷”累计办理65家、金额4.42亿元,“科创贷”累计办理66家、授信7.24亿元,高成长型领军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首批筛选10家企业试点。
有了政策导引,泉州银行业机构纷纷响应,在金融精准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泉州农商银行联合泉州市经委推出“数控易贷”产品,共同探索国内买方信贷和设备抵押融资业务。凡在泉州辖区内登记注册的企事业单位及生产或购置列入《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名单》产品的企业,均可申请办理,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黑金刚科技、华宝等企业借助“数控易贷”,扩大制鞋设备生产投资,推动泉州制鞋产业提升自动化水平。
中国农业银行泉州分行紧扣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立足当地特色产业,针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或主要股东,以及有实业背景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创新推出“乡村振兴带头人”快农贷业务,有力支持了“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带富致富能力,推动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该行“乡村振兴带头人”快农贷已全部覆盖泉州9个涉农县(区)133个乡镇。
金融活水不断向转型升级重点领域汇集,为泉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目前在泉银行业机构安排专项规模和授信额度已达150亿元。截至2018年末,全市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09.64亿元、92.02亿元和189.63亿元,全年累计分别发放贷款116.92亿元、88.74亿元和171.74亿元。